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变电所论文

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1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第10-14页
  1-2-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第10-11页
  1-2-2 数字化变电站第11-13页
  1-2-3 智能变电站第13-14页
 §1-3 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第14-26页
  1-3-1 通信系统的重要性第14-15页
  1-3-2 IEC61850 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第15-18页
  1-3-3 IEC61850 的信息模型及其服务映射第18-22页
  1-3-4 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第22-24页
  1-3-5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规划和构建第24-26页
 §1-4 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29页
  1-4-1 通信系统的实时性研究第26-27页
  1-4-2 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第27-29页
  1-4-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前景展望第29页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1-5-1 课题来源第29-30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第二章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实时性能仿真第31-48页
 §2-1 前言第31页
 §2-2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数据流分析第31-37页
  2-2-1 数据流分类第31-32页
  2-2-2 数据流模型第32-34页
  2-2-3 报文传输流程第34-35页
  2-2-4 传输时延分析第35-37页
 §2-3 OPNET 仿真软件第37-39页
 §2-4 基于 OPNET 的通信网络实时性能仿真第39-44页
  2-4-1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2-4-2 数据流分析及仿真环境设置第40-42页
  2-4-3 仿真结果分析第42-44页
 §2-5 基于 VLAN 的通信网络实时性能仿真第44-47页
  2-5-1 VLAN 在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方式第44-45页
  2-5-2 VLAN 配置及结果分析第45-47页
 §2-6 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变电站层主控单元通信缓冲区大小确定方法第48-57页
 §3-1 前言第48页
 §3-2 SMU 运行原理第48-50页
  3-2-1 SMU 简介第48-49页
  3-2-2 SMU 的通信模块第49-50页
 §3-3 多服务台排队理论第50-52页
 §3-4 基于多服务台排队理论的 SMU 报文处理时延分析第52-54页
  3-4-1 SMU 接收报文的多服务台排队模型第52-53页
  3-4-2 解析关系分析第53-54页
  3-4-3 报文到达率和 SMU 服务率的确定第54页
 §3-5 算例分析第54-56页
 §3-6 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实时信息综合传输方法第57-74页
 §4-1 前言第57页
 §4-2 变电站内实时信息综合传输方法第57-65页
  4-2-1 智能变电站内信息流特性分析及其实现第57-60页
  4-2-2 CoS 机制第60-62页
  4-2-3 流量控制技术第62-64页
  4-2-4 基于 CoS 和漏桶机制的综合信息传输方法第64-65页
 §4-3 端到端信息的确定时延上界和统计时延分布第65-71页
  4-3-1 确定网络演算与统计网络演算第65-67页
  4-3-2 相关约定第67页
  4-3-3 聚合流的到达曲线第67-68页
  4-3-4 级联网络为微流提供的服务曲线及端到端确定时延上界第68-69页
  4-3-5 基于 NPQ 调度策略的端到端统计时延分布第69-71页
 §4-4 算例及仿真分析第71-73页
  4-4-1 模型定义第71-72页
  4-4-2 计算结果分析第72-73页
 §4-5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度量第74-91页
 §5-1 前言第74-75页
 §5-2 模糊可靠性相关理论第75-77页
  5-2-1 常规可靠性理论的局限性第75页
  5-2-2 模糊可靠度R_s第75-76页
  5-2-3 模糊失效率λ第76-77页
  5-2-4 模糊平均寿命MTTF第77页
 §5-3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模糊可靠性分析第77-82页
  5-3-1 典型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分析第77-80页
  5-3-2 单间隔过程层网络模糊可靠性分析第80-82页
 §5-4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 T-S 模糊故障树分析第82-90页
  5-4-1 传统故障树分析法的局限第82页
  5-4-2 基于四边形隶属函数的模糊数第82-83页
  5-4-3 T- S 模糊门和 T- S 模糊故障树第83-85页
  5-4-4 实例分析第85-90页
 §5-5 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第91-103页
 §6-1 前言第91页
 §6-2 常用的网络运行状态评估方法第91-94页
  6-2-1 模糊灰关联分析第91-92页
  6-2-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第92-93页
  6-2-3 灰色层次分析法第93-94页
  6-2-4 存在的局限性第94页
 §6-3 可能性网络分类器第94-97页
  6-3-1 可能性网络第94-95页
  6-3-2 特异性增益第95-96页
  6-3-3 树增强型朴素可能性网络分类器第96-97页
 §6-4 基于 TANPC 的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运行状态评估第97-102页
  6-4-1 评价指标与评价集第97-98页
  6-4-2 训练集的生成第98-100页
  6-4-3 用 TANPC 进行状态评估分类第100-101页
  6-4-4 结果分析第101-102页
 §6-5 小结第102-10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105页
 §7-1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第103-104页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方法研究
下一篇:电子标识无线供能与识别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