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 ·污水脱氮成为水体净化工程的瓶颈问题 | 第10-11页 |
| ·基本脱氮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 ·氨氮脱除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研究进展近况 | 第12-19页 |
| ·短程硝化反硝化 | 第12-14页 |
| ·同时硝化反硝化 | 第14页 |
| ·厌氧氨氧化 | 第14-15页 |
| ·特殊氨氧化微生物的筛选培育 | 第15-1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特殊菌种筛选分离和鉴定 | 第21-33页 |
| ·概 述 | 第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1-22页 |
| ·培养基 | 第22页 |
| ·菌株分离 | 第22页 |
| ·显微摄影 | 第22-23页 |
| ·菌株鉴定 | 第23页 |
| ·菌株特性研究 | 第23页 |
| ·分析方法 | 第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 ·筛选菌种的形态特征 | 第23-25页 |
| ·菌种的 BIOLOG 鉴定 | 第25-26页 |
| ·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26-28页 |
| ·氨氮负荷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初始 pH 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 ·菌株的氨氧化作用 | 第28-29页 |
| ·菌株的反硝化作用 | 第29-30页 |
| ·PCR 反应检测 amoA 基因的存在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筛选菌株的氮氧化还原酶系耦合脱氮的研究 | 第33-41页 |
| ·概述 | 第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 ·培养基 | 第33页 |
| ·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 ·兼性氨氧化实验 | 第34页 |
| ·分析方法 | 第34页 |
| ·菌体兼性氨氧化脱除氨氮的机理研究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 ·溶解氧对菌体兼性氨氧化脱氮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菌株兼性氨氧化脱氨氮的检测研究 | 第35-37页 |
| ·单一亚硝化菌株和混合菌株的 N 示踪技术研究 | 第37-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单细胞氮氧化还原酶系耦合脱除氨氮原理在江浦校区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41-50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 ·实验装置 | 第41-42页 |
| ·处理工艺的建立及稳定运行 | 第42页 |
| ·废水水质 | 第42-43页 |
| ·脱氮微生物 | 第43页 |
| ·对比试验方法 | 第43页 |
| ·分析项目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 ·污泥的驯化以及工艺的建立和稳定 | 第43-44页 |
| ·菌株利用的对比实验 | 第44-47页 |
| ·不同混合液回流比对氨氮脱除的影响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附录 | 第58-60页 |
| 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