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与叙事转型--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作品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缘起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导演生平及创作历程 | 第11-17页 |
| 2 彼得·格林纳威作品的视听风格 | 第17-32页 |
| ·格林纳威作品的影像风格 | 第17-27页 |
| ·堆砌意象的“画中画”构图 | 第18-24页 |
| ·继承荷兰小画派的布光和色彩 | 第24-27页 |
| ·格林纳威作品的声音风格 | 第27-32页 |
| ·古典向巴洛克过渡的麦克·尼曼 | 第27-29页 |
| ·极简主义的电影音乐 | 第29-32页 |
| 3 彼得·格林纳威作品主题与叙事转型 | 第32-45页 |
| ·格林纳威作品主题 | 第32-40页 |
| ·英国怪异心灵的兄弟们 | 第32-34页 |
| ·多元的主题符号元素 | 第34-40页 |
| ·格林纳威叙事风格 | 第40-45页 |
| ·线性叙事 | 第41-42页 |
| ·非线性叙事 | 第42-43页 |
| ·非叙事 | 第43-44页 |
| ·向多媒体转型的影片《图西卢皮的手提箱》系列 | 第44-45页 |
| 4 彼得·格林纳威作品中的新媒体趋向 | 第45-50页 |
| ·格林纳威作品中的游戏设计思维 | 第45-47页 |
| ·格林纳威作品向新媒体艺术的漂移 | 第47-50页 |
| 5 结语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附录 | 第54-56页 |
| A. 彼得·格林纳威作品年表 | 第54-56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