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潮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的BMPs优化配置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最佳管理措施(BMPs) | 第14-25页 |
·定义 | 第14-18页 |
·BMPs削减效率评估 | 第18-22页 |
·BMPs优化配置 | 第22-25页 |
·研究展望 | 第25-26页 |
·BMPs综合数据库建立 | 第25页 |
·不同尺度污染高风险区识别 | 第25-26页 |
·BMPs实施的费用与效益对比分析 | 第26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6-28页 |
·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9-35页 |
·自然地理状况 | 第29-31页 |
·地形地貌 | 第29-30页 |
·土地利用 | 第30页 |
·土壤植被 | 第30-31页 |
·水文气象特征 | 第31-33页 |
·水资源状况 | 第31页 |
·降水 | 第31-32页 |
·气候特征 | 第32-33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3-35页 |
·行政区划与人口 | 第33页 |
·经济发展状况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35-44页 |
·数据来源 | 第35-40页 |
·空间数据 | 第35-38页 |
·属性数据 | 第38-40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4页 |
·HSPF模型 | 第40-42页 |
·磷指数 | 第42-43页 |
·数理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不同空间尺度非点源磷污染负荷分布特征 | 第44-66页 |
·子流域尺度污染负荷分布特征 | 第44-53页 |
·潮河流域HSPF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HSPF模型校正与验证 | 第46-50页 |
·子流域污染负荷估算 | 第50-51页 |
·子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特征分析 | 第51-53页 |
·地块尺度污染负荷分布特征 | 第53-64页 |
·迁移因子的获取 | 第53-55页 |
·源因子的获取 | 第55-58页 |
·磷指数体系评价结果 | 第58-59页 |
·实际流失量估算 | 第59-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BMPS空间配置方案优选 | 第66-81页 |
·概念化流域的构建 | 第66-74页 |
·定义 | 第66页 |
·构建方法 | 第66-71页 |
·概念化流域负荷比例模型 | 第71-72页 |
·流域BMPs优选 | 第72-74页 |
·效益指数的建立 | 第74-77页 |
·水质改善概率与流域负荷削减比例间关系的建立 | 第74-76页 |
·效益指数的构建 | 第76-77页 |
·BMPs空间配置方案筛选 | 第77-79页 |
·四种空间配置方式 | 第77-78页 |
·不同空间配置的成本效益比较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4页 |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2页 |
·下一步研究建议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7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