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源库结构、稻米品质以及对氮响应的基因型差异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7页
 1 水稻品种的源库特征第13-18页
   ·源库特征指标第13-14页
   ·源库结构分类及其互作效应第14-15页
   ·源库关系的优化调控第15-18页
 2 稻米品质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第18-22页
   ·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第18-19页
   ·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9-22页
 3 源库关系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22-24页
   ·源库关系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22-23页
   ·源库关系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第23-24页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24-26页
   ·目的与意义第2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4页
   ·技术路线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37页
第二章 水稻不同品种的库容量及其类型划分第37-49页
 摘要第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试验品种第37-38页
   ·试验设计第38-39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39-40页
   ·数据分析第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早稻不同品种的库容量及其组成第40-41页
   ·晚稻不同品种的库容量及其组成第41-43页
   ·库容因子的贡献及早、晚稻品种库容类型划分第43-45页
 3 讨论与结论第45-46页
   ·水稻品种库容类型的划分第45-46页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库容构成第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Abstract第48-49页
第三章 水稻不同库容类型品种源结构的差异第49-71页
 摘要第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试验品种第49页
   ·试验设计第49-50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50-51页
   ·数据分析第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64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叶量的差异第51-54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光合性能的差异第54-60页
   ·早、晚稻不同库容类型品种干物质生产和转运的差异第60-63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源库比的差异第63-64页
 3 讨论与结论第64-66页
   ·水稻品种库容对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第64-65页
   ·水稻品种库容对干物质生产与转运的影响第65页
   ·水稻源库结构对籽粒灌浆的影响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Abstract第69-71页
第四章 水稻不同库容类型品种氮吸收利用的差异第71-85页
 摘要第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1-72页
   ·试验材料第71页
   ·试验设计第71-72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72页
   ·数据分析第7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2-79页
   ·不同类型品种植株氮积累量的差异第72-75页
   ·不同类型品种营养器官氮积累与转运的差异第75-77页
   ·不同类型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第77-79页
 3 讨论与结论第79-81页
   ·水稻库容量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第79-80页
   ·水稻库容量对营养器官氮素转运的影响第80页
   ·水稻库容量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Abstract第84-85页
第五章 水稻不同库容类型品种稻米品质的差异第85-101页
 摘要第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87页
   ·试验材料第85页
   ·试验设计第85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85-86页
   ·数据分析第86-8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7-92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加工品质的差异第87-88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外观品质的差异第88-89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第89-90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第90-92页
 3 讨论与结论第92-95页
   ·水稻品种的库容类型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的关系第92-94页
   ·水稻品种库容类型与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的关系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Abstract第99-101页
第六章 水稻不同库容类型品种对氮素穗肥响应的差异第101-125页
 摘要第101-10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2-103页
   ·试验品种第102页
   ·试验设计第102-103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103页
   ·数据分析第10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3-117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库因子对氮素穗肥的响应第103-105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源因子对氮素穗肥的响应第105-111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源库比对氮素穗肥的响应第111-113页
   ·不同库容类型品种稻米品质对氮素穗肥的响应第113-117页
 3 讨论与结论第117-120页
   ·氮素穗肥对不同库容类型品种源、库的影响第117-118页
   ·氮素穗肥对不同库容类型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3页
 Abstract第123-125页
第七章 水稻源库结构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第125-141页
 摘要第12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5-126页
   ·资料来源第125-126页
   ·因子分组第126页
   ·统计分析第1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6-135页
   ·库容构成因子组与品质性状组的关系第126-128页
   ·叶光合因子组与品质性状组的关系第128-129页
   ·株型因子组与品质性状组的关系第129-130页
   ·物质生产因子组与品质性状组的关系第130-132页
   ·氮素积累因子组与品质性状组的关系第132-134页
   ·源库比因子组与品质性状组的关系第134-135页
 3 讨论与结论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0页
 Abstract第140-141页
第八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141-151页
 1 讨论第141-144页
   ·不同库容类型水稻品种的源特征第141-142页
   ·不同库容类型水稻品种的氮素吸收特性第142-143页
   ·水稻品种源库结构对品质的影响第143-144页
 2 主要结论第144-145页
 3 创新点第145页
 4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1页
致谢第151-1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纤维品质形成的生态基础与模拟模型研究
下一篇:小麦TaMYB3R1抗逆功能与转Hpal10-42小麦对赤霉病和蚜虫抗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