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导论 | 第11-25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问题领域:大学管理体制 | 第11页 |
2、问题聚焦:大学行政化 | 第11-12页 |
3、问题锁定:大学去行政化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1、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3-14页 |
2、第三部门理论 | 第14-15页 |
3、法人理论 | 第15页 |
(四)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2、国外学者研究情况 | 第21-22页 |
(五) 核心概念 | 第22-23页 |
1、大学行政化 | 第22页 |
2、大学去行政化 | 第22-23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文献分析法 | 第23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23页 |
3、案例分析法 | 第23页 |
4、比较法 | 第23-24页 |
(七)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24-25页 |
1、研究思路 | 第24页 |
2、论文框架 | 第24-25页 |
二、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5-31页 |
(一) 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 第25-29页 |
1、我国大学行政化违背了大学理念 | 第25-27页 |
2、我国大学行政化不符合大学组织的特性 | 第27-29页 |
(二) 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可行性 | 第29-31页 |
1 、我国大学去行政化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29页 |
2 、我国大学去行政化成为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 第29-31页 |
三、我国大学行政化问题现状透视 | 第31-51页 |
(一) 调查设计 | 第31-33页 |
1、调查目的 | 第31页 |
2、调查内容确定的依据 | 第31-32页 |
3、调查方法和对象的选择 | 第32-33页 |
(二) 调查所呈现出的几个突出问题 | 第33-44页 |
1、A大学调查结果表现的问题 | 第33-36页 |
2、B大学调查结果表现的问题 | 第36-40页 |
3、C大学调查结果表现的问题 | 第40-44页 |
(三) 大学行政化的归因分析 | 第44-51页 |
1、我国大学行政化现象的历史文化原因 | 第44-46页 |
2、我国大学行政化现象的内部原因 | 第46-48页 |
3、我国大学行政化现象的外部体制原因 | 第48-51页 |
四、我国几所大学去行政化改革案例探析 | 第51-63页 |
(一) 吉林大学的去行政化改革 | 第51-53页 |
1、吉林大学概况 | 第51-52页 |
2、吉林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内容 | 第52页 |
3、去行政化改革过程中及改革之后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二) 深圳大学的去行政化改革 | 第53-56页 |
1、深圳大学概况 | 第53-54页 |
2、深圳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内容 | 第54-55页 |
3、去行政化改革过程中及改革之后存在的问题 | 第55-56页 |
(三) 天津大学的去行政化改革 | 第56-58页 |
1、天津大学的概况 | 第56-57页 |
2、天津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内容 | 第57-58页 |
3、去行政化改革过程中及改革之后存在的问题 | 第58页 |
(四) 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及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 第58-63页 |
1、理论方面 | 第58-61页 |
2、实践方面 | 第61-63页 |
五、我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关键和措施 | 第63-71页 |
(一) 政府层面 | 第63-67页 |
1、加强立法工作,确立大学独立法人地位,从而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 第63-64页 |
2、转换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重塑政府角色 | 第64-66页 |
3、改革大学校长产生方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遴选机制 | 第66-67页 |
(二) 大学内部 | 第67-71页 |
1、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崇尚学术的内部环境 | 第67页 |
2、淡化行政权力,寻找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点 | 第67-68页 |
3、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效能 | 第68-69页 |
4、倡导校长治校,积极形成教授治学的管理氛围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 | 第79-81页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