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看当代亲属拒绝作证权的确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亲亲相隐”的历史发展 | 第12-16页 |
一、“亲亲相隐”的历史渊源 | 第12-14页 |
二、“亲亲相隐”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 第14-15页 |
三、“亲亲相隐”原则存在的合理性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亲属拒绝作证权的内涵及相关制度 | 第16-27页 |
一、亲属拒绝作证权的内涵及存在的合理性 | 第16-21页 |
(一) 亲属拒绝作证权的内涵 | 第16-18页 |
(二) 亲属拒绝作证权存在的合理性 | 第18-21页 |
1. 从马克思主义来看 | 第18页 |
2. 从我国的历史发展和人伦亲情来看 | 第18页 |
3. 从人权保护角度来看 | 第18-20页 |
4. 从法律信仰角度来看 | 第20页 |
5. 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角度来看 | 第20页 |
6. 从和谐社会角度来看 | 第20-21页 |
二、中西方法律关于亲属拒绝作证权的相关规定 | 第21-27页 |
(一) 我国古代关于亲属拒绝作证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21-23页 |
(二) 西方的亲属拒绝作证权制度 | 第23-27页 |
1. 大陆法系 | 第23-24页 |
2. 英美法系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我国亲属拒绝作证权的构建 | 第27-31页 |
一、关于新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的解读 | 第27-28页 |
(一) 关于亲属出庭作证豁免权的规定 | 第27页 |
(二) 亲属出庭作证豁免权与亲属拒绝作证权的区别 | 第27-28页 |
二、如何在我国确立亲属拒绝作证权 | 第28-31页 |
(一) 亲属拒绝作证权在主体上的设定 | 第28-29页 |
(二) 亲属拒绝作证权在客体上的设定 | 第29页 |
(三) 亲属拒绝作证权在内容上的设定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亲属拒绝作证权的完善 | 第31-33页 |
一、对于亲属拒绝作证权性质的认定 | 第31页 |
二、对于亲属拒绝作证权行使的排除规定 | 第31页 |
三、对于亲属拒绝作证权在行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注释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