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岩体涌突水通道形成机理研究 | 第12-13页 |
·散体结构岩体突水研究 | 第13-14页 |
·水力劈裂研究 | 第14-15页 |
·颗粒流工程应用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不同类型突水突泥力学机制分析 | 第18-26页 |
·木里引水隧洞地质分析 | 第18-21页 |
·隧洞沿线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分析 | 第18-19页 |
·隧洞沿线岩溶及水文地质分析 | 第19-20页 |
·隧洞沿线围岩性质及结构类型分析 | 第20-21页 |
·直涌型现象及解释 | 第21页 |
·蚀溃型现象解释及宏观力学分析 | 第21-23页 |
·现象描述 | 第22页 |
·力学行为分析 | 第22-23页 |
·劈裂型现象解释及理论计算分析 | 第23-26页 |
·现象描述 | 第23-24页 |
·理论计算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不同类型突水突泥流固耦合数值方法 | 第26-39页 |
·颗粒流流固耦合类型分析 | 第26-28页 |
·蚀溃型突水突泥流固耦合颗粒流分析模型 | 第28-35页 |
·固相运动方程 | 第28-30页 |
·液相流动方程 | 第30-33页 |
·固液耦合方程及颗粒流(PFC)程序的计算流程 | 第33-35页 |
·劈裂型突水突流固耦合颗粒流分析模型 | 第35-39页 |
·网络识别 | 第35-36页 |
·流动方程 | 第36-37页 |
·水压力方程 | 第37页 |
·流固耦合方式 | 第37页 |
·流固耦合求解方法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隧洞施工不同类型突水突泥破坏过程及机理分析 | 第39-80页 |
·隧洞围岩模型的参数标定 | 第39-54页 |
·参数标定的原则 | 第39-40页 |
·AUGMENTED FISHTANK简介 | 第40-45页 |
·隧洞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标定 | 第45-50页 |
·隧洞围岩的水力学参数标定 | 第50-54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54-55页 |
·蚀溃型突水突泥颗粒流模拟 | 第55-71页 |
·二维计算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测量监测方案 | 第57-58页 |
·Ⅳ、Ⅴ类围岩无水压隧洞施上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58-61页 |
·散体结构岩体流动破坏过程及机理分析 | 第61-66页 |
·单节理裂隙岩体渗透破坏过程及机理分析 | 第66-71页 |
·劈裂型突水突泥颗粒流模拟 | 第71-79页 |
·二维计算模型建立 | 第71-72页 |
·Ⅲ类围岩无水压隧洞施工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72-74页 |
·完整岩体劈裂破坏过程及细观机理分析 | 第74-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隧洞施工突水突泥影响因素颗粒流模拟 | 第80-96页 |
·隧洞不同进尺开挖突水突泥机理分析 | 第80-85页 |
·不同进尺对蚀溃型突水突泥影响 | 第81-83页 |
·不同进尺对劈裂型突水突泥影响 | 第83-85页 |
·不同水压力作用隧洞施工突水突泥机理分析 | 第85-89页 |
·水压力大小对蚀溃型突水突泥影响 | 第85-88页 |
·水压力大小对劈裂型突水突泥影响 | 第88-89页 |
·不同地应力下隧洞施工突水突泥机理分析 | 第89-95页 |
·不同侧压力系数对蚀溃型突水突泥影响 | 第90-93页 |
·不同侧压力系数对劈裂型突水突泥影响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一) 结论 | 第96-97页 |
(二) 展望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专利 | 第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