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1 绪论 | 第15-29页 |
|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 ·无线网络的发展进程及MAC层的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 ·无线网络的发展进程 | 第16-18页 |
| ·无线网络MAC协议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 ·载波侦昕机制CSMA/CA原理 | 第18-21页 |
| ·无线局域网MAC层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认知无线电网络MAC层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论文贡献及创新点 | 第27-28页 |
| ·论文结构 | 第28-29页 |
| 2 基于IEEE 802.11的TCP稳定性与公平性研究 | 第29-43页 |
| ·WLAN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 第29-30页 |
| ·基于802.11的无线链路平均延时 | 第30-33页 |
| ·混合网络TCP/AQM流体模型 | 第33-36页 |
| ·网络系统的2-D稳定性分析 | 第36-37页 |
| ·数值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3 802.11 e EDCA网络性能与接入控制参数研究 | 第43-67页 |
| ·IEEE 802.11e EDCA协议分析 | 第43-46页 |
| ·CFB模式下EDCA性能分析 | 第46-52页 |
| ·CFB模式对EDCA机制性能分析 | 第46-48页 |
| ·CFB模式下EDCA性能仿真 | 第48-52页 |
| ·非饱和态下TCP/UDP混合流EDCA性能分析 | 第52-59页 |
| ·非饱和态下混合流的模型分析 | 第53-56页 |
| ·数值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 ·能量对IEEE 802.11e EDCA性能的影响 | 第59-64页 |
| ·无线网络的能量和无线传播模型 | 第59-60页 |
| ·能量产生的影响 | 第60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 4 TCP/UDP混合流的IEEE 802.11 DCF协议改进 | 第67-79页 |
| ·无线局域网中混合流面临的问题 | 第67-68页 |
| ·本章对DCF协议的改进 | 第68-69页 |
| ·基于混合流的改进的IEEE 802.11 DCF协议 | 第69-70页 |
| ·改进的DCF协议模型 | 第70-73页 |
| ·数值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5 认知无线电网络MAC层接入控制 | 第79-95页 |
| ·基于信道繁忙率的认知退避算法 | 第80-87页 |
| ·基于信道繁忙率的认知无线电网络MAC协议 | 第80-81页 |
| ·竞争窗口最优化 | 第81-83页 |
| ·认知退避算法 | 第83-85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 ·认知无线电网络MAC接入性能分析 | 第87-94页 |
| ·认知用户信道切换面临的问题 | 第87-88页 |
| ·基于DCF协议的认知用户接入定时机制 | 第88-90页 |
| ·本节提出的改进DCF协议 | 第90-92页 |
| ·数值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 | 第92-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6 认知无线电网络MAC层的跨层设计 | 第95-111页 |
| ·基于MAC层的跨层设计意义 | 第95-96页 |
| ·认知无线电网络MAC层协议 | 第96-99页 |
| ·用户接入概率估计 | 第97-98页 |
| ·改进RTS/CTS帧格式 | 第98-99页 |
| ·认知DiffServ机制 | 第99-102页 |
| ·DiffServ机制原理 | 第99-100页 |
| ·DiffServ与CRMAC队列的跨层匹配 | 第100-102页 |
| ·认知路由器QoS | 第102-105页 |
| ·认知边缘路由器 | 第102-103页 |
| ·认知DiffServ丢包机制 | 第103-105页 |
| ·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105-1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 7 结论 | 第111-113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1-112页 |
| ·工作展望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5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5-12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