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选举研究--以1941年乡选为考察对象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22页
第1章 导论第22-42页
   ·选题的学术背景第23-32页
   ·选题意义第32-34页
   ·论文的基本概念第34-38页
   ·使用的文献及研究方法第38-42页
     ·使用的文献第38-39页
     ·研究方法第39-42页
第2章 边区乡选背景解读第42-64页
   ·边区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第42-46页
   ·边区的社会状况第46-50页
   ·边区的政权结构第50-56页
     ·基本框架与职权第50-52页
     ·乡级以下的组织第52-56页
   ·边区民主实践的理论基础——新民主主义的三三制政策第56-64页
     ·新民主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第57-59页
     ·三三制的由来——延安中区五乡征粮委员会经验第59-64页
第3章 乡选的准备阶段第64-80页
   ·乡选的政策导向与法律依据第64-73页
     ·三三制原则与选举运动相结合第65-67页
     ·“民主政治选举第一”第67-70页
     ·乡选的法律依据第70-73页
   ·成立乡市选举委员会第73-80页
第4章 乡选的完整过程第80-164页
   ·布置与动员第80-91页
     ·开办边区选举训练班第81-85页
     ·组建选举工作团派赴各地第85-87页
     ·选举工作团协同各级政府训练干部第87-91页
   ·试选一乡取得经验第91-97页
   ·调查登记选民与公布选民榜第97-104页
     ·调查登记选民第97-101页
     ·红榜白榜公布选民第101-104页
   ·乡市政府工作报告第104-113页
     ·怎样报告第105-107页
     ·报告的内容第107-111页
     ·讨论报告第111-113页
   ·乡市参议员候选人的产生第113-118页
   ·议案的提出第118-122页
   ·竞选投票及开票第122-135页
     ·新型的竞选第122-126页
     ·灵活应变的投票方式第126-131页
     ·开票第131-135页
   ·乡选的宣传工作第135-150页
     ·文字形式宣传第136-141页
     ·口头形式宣传第141-147页
     ·宣传工作的特点第147-150页
   ·乡选总结第150-164页
     ·乡选的显著收获第154-157页
     ·乡选存在的不足第157-159页
     ·乡选中民主与反民主间的斗争第159-164页
第5章 边区乡选的历史经验第164-192页
   ·乡选促成了边区的基层民主模式第164-175页
     ·直接民权和议行合一的有机统一第165-167页
     ·乡市参议员的职责特征第167-171页
     ·立体多元的民主机制第171-175页
   ·党的一元化领导与三三制选举的历史契合第175-183页
   ·革命时期的民主路径——动员式民主第183-192页
     ·两类行政风格间的冲突第183-186页
     ·解决方案的出台——动员式民主第186-192页
结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之补强思路——彰显群众路线的现代价值第192-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20页
附录第220-238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238-240页
后记第240-241页

论文共2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
下一篇:话语哲学与霸权政治--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