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0页 |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 | 第16-17页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概念辨析 | 第16-17页 |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概念界定 | 第17页 |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征 | 第17-18页 |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 第17页 |
·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 第17-18页 |
·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 第18页 |
·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 | 第18页 |
·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理论 | 第18页 |
·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对象的理论 | 第18-20页 |
3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 第20-27页 |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问卷设计 | 第20-21页 |
·问卷的设计思路 | 第20页 |
·问卷的调查样本 | 第20-21页 |
·问卷的基本结构 | 第21页 |
·探索性研究 | 第21-27页 |
·开放式调查与问卷的初步结构 | 第21-22页 |
·研究结果 | 第22-27页 |
4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44页 |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分析 | 第27-41页 |
·不同学生群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的对比分析 | 第27-30页 |
·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 第30-34页 |
·部分大学生理论认识模糊 | 第34-37页 |
·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较弱 | 第37-40页 |
·部分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 第40-41页 |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面临的挑战 | 第41-44页 |
·社会观念多元化的影响 | 第41页 |
·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冲击 | 第41-42页 |
·市场经济下意识形态的转变 | 第42页 |
·大学生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的分离 | 第42页 |
·大学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培养的缺失 | 第42-44页 |
5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的构建 | 第44-51页 |
·建立健全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学习体系 | 第44-46页 |
·坚持第一课堂的主流渠道理论学习 | 第44页 |
·丰富第二课堂理论学习的形式与载体 | 第44-46页 |
·建立健全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选拔培训体系 | 第46-48页 |
·组建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校 | 第46-47页 |
·建立多元化的师资教育队伍 | 第47页 |
·健全培训学员的推荐与选拔方式 | 第47-48页 |
·建立健全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活动引导体系 | 第48-49页 |
·坚持专项教育活动的引导作用 | 第48页 |
·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作用 | 第48页 |
·坚持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 | 第48-49页 |
·坚持网络虚拟活动的辅助作用 | 第49页 |
·建立健全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体系 | 第49-51页 |
·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 第49-50页 |
·搭建国际化和校际间的交流学习平台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A: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开放式调查及访谈提纲 | 第55-56页 |
附件B: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调查问卷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