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图表目录 | 第13-16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16-18页 |
第1章 研究背景 | 第18-41页 |
·引言 | 第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40页 |
·BTF3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BTF3(βNAC)的发现 | 第19页 |
·βNAC在酵母中的功能 | 第19-20页 |
·βNAC在动物体中的功能 | 第20-21页 |
·βNAC在植物体中的功能 | 第21-22页 |
·新生多肽相关复合体NAC的生物学功能 | 第22-25页 |
·泛素缀合酶变体CROC-1和泛素缀合酶Ubc13研究进展 | 第25-32页 |
·泛素缀合酶和泛素缀合酶变体 | 第25-28页 |
·CROC-1和泛素缀合酶变体的功能 | 第28-29页 |
·泛素缀合酶Ubc13的功能 | 第29-32页 |
·基因功能研究的主要手段 | 第32-40页 |
·生物信息学 | 第33-34页 |
·亚细胞定位 | 第34-35页 |
·反向遗传学 | 第35-38页 |
·酵母双杂交 | 第38-4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40-4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1-63页 |
·材料 | 第41-46页 |
·水稻材料 | 第41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41页 |
·主要试剂及酶 | 第41-42页 |
·PCR扩增的引物 | 第42-43页 |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 | 第43-46页 |
·分子生物学软件及应用网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63页 |
·水稻Osj10gBTF3,OsCROC-1,OsUbc13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6-47页 |
·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联配及聚类分析 | 第47-48页 |
·胁迫处理 | 第48-50页 |
·水稻不同组织中及胁迫处理前后Osj10gBTF3和OsUbc13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 第50页 |
·水稻Osj10gBTF3,OsCROC-1,OsUbc13基因的分离及鉴定 | 第50-53页 |
·载体构建及农杆菌转化 | 第53-57页 |
·Osj10gBTF3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 第57页 |
·水稻的遗传转化 | 第57-59页 |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59-60页 |
·Osj10gBTF3基因沉默后的水稻植株表型分析 | 第60-61页 |
·酵母双杂交 | 第61-62页 |
·酵母双杂交中得到的感兴趣基因在Osj10gBTF3干扰植株中的表达分析 | 第62-63页 |
第3章 Osj10gBTF3基因的分离及功能分析结果 | 第63-105页 |
·Osj10gBTF3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聚类分析结果 | 第63-65页 |
·Osj10gBTF3在水稻不同组织中及胁迫处理前后的表达模式 | 第65-67页 |
·Osj10gBTF3基因的分离及相关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67-69页 |
·Osj10gBTF3蛋白同时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 第69-71页 |
·Osj10gBTF3过量表达及RNA干扰植株的获得 | 第71-73页 |
·Osj10gBTF3基因沉默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73-96页 |
·Osj10gTF3基因沉默造成水稻植株明显矮化 | 第73-75页 |
·Osj10gBTF3基因沉默对水稻根的影响 | 第75-80页 |
·Osj10gBTF3基因沉默对水稻茎的影响 | 第80-88页 |
·Osj10gBTF3基因沉默对水稻叶的影响 | 第88-92页 |
·Osj10gBTF3基因沉默对水稻育性的影响 | 第92-96页 |
·Osj10gBTF3与OsHsp82、OsPPRs、OseIF3e和OseIF3h等几个重要基因存在相互作用 | 第96-99页 |
·讨论 | 第99-105页 |
第4章 OsCROC-1和OsUbc13基因的分离及功能分析结果 | 第105-124页 |
·水稻OsCROC-1和OsUbc13的氨基酸序列特征 | 第105-106页 |
·水稻OsCROC-1和不同物种的Ubc13氨基酸序列联配及Ubc13基因家族聚类分析结果 | 第106-108页 |
·水稻OsCROC-1和OsUbc13基因的分离及相关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108-110页 |
·OsCROC-1过量表达及RNA干扰植株的获得 | 第110-112页 |
·MMS对OsCROC-1过量表达和干扰植株种子发芽率及存活率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OsUbc13在水稻不同组织中及胁迫处理前后的表达模式 | 第114-116页 |
·OsUbc13干扰植株的获得及OsUbc13基因沉默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以OsUbc13蛋白为诱饵所获得的相互作用蛋白 | 第118-120页 |
·讨论 | 第120-124页 |
全文总结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4页 |
附录 | 第144-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