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15页 |
| ·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的研究 | 第9-12页 |
| ·植物发育阶段的分子机制 | 第9-11页 |
| ·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 第11-12页 |
| ·橡胶树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植物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橡胶蛋白组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3-1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8页 |
| ·材料 | 第15-16页 |
| ·样品的采集 | 第15页 |
| ·主要试剂 | 第15-16页 |
|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 ·生物信息学软件 | 第16页 |
| ·橡胶树胶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16-19页 |
| ·提取胶乳浸出液 | 第16页 |
| ·提取C-乳清 | 第16页 |
| ·干胶含量的测定 | 第16-17页 |
| ·胶乳pH值的测定 | 第17页 |
| ·硫醇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 ·无机磷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 ·蔗糖含量的测定 | 第17-18页 |
| ·蔗糖转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18页 |
| ·胶乳C-乳清聚丙烯酰胺电泳 | 第18-19页 |
| ·胶乳C-乳清SDS-PAGE | 第19页 |
| ·胶乳蛋白组学分析 | 第19-28页 |
| ·胶乳总蛋白提取 | 第19-20页 |
| ·蛋白纯化 | 第20页 |
| ·蛋白浓度测定 | 第20-21页 |
| ·蛋白质单向电泳及染色 | 第21页 |
| ·双向电泳第一向:等电聚焦(IEF) | 第21-23页 |
| ·胶条平衡 | 第23-24页 |
| ·双向电泳第二向:SDS-PAGE | 第24-25页 |
| ·凝胶染色与 | 第25-27页 |
| ·凝胶图像扫描与分析 | 第27页 |
| ·蛋白点的挖取 | 第27页 |
| ·质谱分析和数据检索 | 第27-2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2页 |
| ·橡胶胶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28-30页 |
| ·橡胶胶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28页 |
| ·胶乳C-乳清SDS-PAGE | 第28-29页 |
| ·过氧化物同工酶 | 第29页 |
| ·酯酶同工酶 | 第29-30页 |
| ·胶乳蛋白蛋白组学分析 | 第30-52页 |
| ·胶乳总蛋白提取 | 第30-31页 |
| ·双向电泳条件的优化 | 第31-34页 |
| ·蛋白提取方法,水化液,蛋白纯化及上样量对双向电泳的影响 | 第34-37页 |
| ·胶乳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 第37-40页 |
| ·橡胶胶乳差异表达差异点的MALDI-TOF-MS分析 | 第40-46页 |
| ·蛋白质在等电点和分子量检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51页 |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胶乳蛋白质组的筛选中的优势 | 第47-48页 |
| ·部分差异蛋白质功能的初步讨论 | 第48-51页 |
| ·参与糖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蛋白 | 第48-49页 |
| ·参与信号传导的蛋白 | 第49-50页 |
| ·参与蛋白质合成、装配和降解的蛋白质 | 第50页 |
| ·参与基因表达调节的蛋白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 附录:缩写词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