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延性损伤力学局部法模型的发展及应用 | 第11-13页 |
| ·焊接接头延性损伤和断裂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案 | 第15-17页 |
| 第2章 裂纹位置对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17-37页 |
| ·前言 | 第17-18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18-23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23-37页 |
| ·特征载荷的确定 | 第23-25页 |
| ·模拟的载荷-转角曲线(M-θ曲线)和结构裂纹的COD阻力曲线 | 第25-30页 |
| ·裂尖局部变形、应力-应变分布及损伤和裂纹扩展路径 | 第30-33页 |
| ·裂纹位置对宏观载荷-转角曲线和COD-阻力曲线影响的机理 | 第33-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第3章 初始裂纹尺寸对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结构力学行为及LBB参数的影响 | 第37-57页 |
| ·前言 | 第37-38页 |
| ·材料参数 | 第38-40页 |
| ·裂纹位置及初始裂纹尺寸 | 第40-41页 |
| ·材料性能对安全端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初始裂纹尺寸对安全端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42-52页 |
| ·LBB基本概念 | 第52-55页 |
| ·LBB评定中各参量的确定 | 第52-53页 |
| ·裂纹扩展形态 | 第53-54页 |
| ·LBB关键参数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第4章 安全端接头堆焊层和焊缝宽度对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57-68页 |
| ·前言 | 第57页 |
| ·焊缝/堆焊层尺寸变化 | 第57-58页 |
| ·焊缝及堆焊层尺寸对安全端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58-66页 |
| ·模拟计算的载荷-转角曲线 | 第58-60页 |
| ·模拟计算的裂纹扩展阻力曲线 | 第60-61页 |
| ·裂纹扩展路径 | 第61-63页 |
| ·裂尖应力三轴度及等效塑性应变 | 第63-64页 |
| ·失配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总结 | 第66-68页 |
| 第5章 热影响区和界面熔合区对异种金属焊接结构断裂行为的影响 | 第68-84页 |
| ·前言 | 第68-69页 |
| ·材料界面熔合区与热影响区 | 第69-73页 |
| ·熔合区 | 第69页 |
| ·热影响区 | 第69-70页 |
| ·安全端焊接接头中熔合区与热影响区的组织和力学划分 | 第70-73页 |
| ·材料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与GTN模型参数 | 第73-76页 |
| ·裂纹位置 | 第76页 |
| ·模拟结果 | 第76-84页 |
| ·模拟计算的载荷-转角曲线 | 第76-79页 |
| ·模拟计算的裂纹扩展阻力曲线 | 第79页 |
| ·裂纹扩展路径 | 第79-82页 |
| ·热影响区及熔合区对结构完整性影响的分析 | 第82页 |
| ·总结 | 第82-84页 |
| 第6章 总结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