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H强化脱氮工艺运行特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传统生物脱氮 | 第10页 |
·低 C/N 城市生活污水脱氮技术 | 第10-15页 |
·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5-19页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 第15-16页 |
·DGGE 技术 | 第16页 |
·克隆文库 | 第16-17页 |
·T-RFLP 技术 | 第17页 |
·SSCP 技术 | 第17-18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 第18页 |
·454 高通量测序 | 第18页 |
·基因芯片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19-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7页 |
·常规监测方法 | 第22-23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3-36页 |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活性污泥样品的 DNA 提取 | 第24-25页 |
·克隆文库方法 | 第25-31页 |
·T-RFLP 方法 | 第31-33页 |
·454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33-3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ANDH 强化脱氮工艺运行特性研究 | 第37-54页 |
·ANDH 工艺流程与运行参数 | 第37-41页 |
·ANDH 工艺流程 | 第37-40页 |
·ANDH 系统的优化运行参数 | 第40-41页 |
·ANDH 系统水解与反硝化单元研究 | 第41-47页 |
·水解单元稳定运行效果 | 第41-43页 |
·反硝化单元 | 第43-47页 |
·ANDH 工艺长期稳定运行效果 | 第47-53页 |
·SS 的沿程去除情况 | 第47页 |
·COD 沿程的去除情况 | 第47-48页 |
·氮的沿程去除情况 | 第48-51页 |
·磷的沿程去除情况 | 第51-52页 |
·ANDH 工艺稳定运行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ANDH 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 第54-70页 |
·克隆文库分析 | 第54-55页 |
·细菌群落结构的 T-RFLP 分析 | 第55-60页 |
·细菌群落 454 测序结果分析 | 第60-69页 |
·数据筛选结果 | 第60-61页 |
·基于 OUT 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61页 |
·基于 RDP 数据库的分类地位分析 | 第61-67页 |
·基于 MEGAN 的微生物分类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不同时期的反硝化池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 第70-82页 |
·数据筛选结果 | 第70页 |
·基于 OUT 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70-71页 |
·基于 RDP 数据库的微生物分类地位分析 | 第71-81页 |
·序列条数的影响 | 第71-72页 |
·基于发育地位的群落特征分析 | 第72-79页 |
·基于 MEGAN 的微生物分类分析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建议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