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理论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1-25页 |
·疏离感的研究 | 第11-15页 |
·疏离感的概念及结构 | 第11-13页 |
·疏离感的研究工具 | 第13-14页 |
·疏离感的国内外研究 | 第14-15页 |
·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 | 第15-19页 |
·埃里克森的理念 | 第15-16页 |
·发展的生态学理论 | 第16-17页 |
·家庭系统理论 | 第17-19页 |
·人格的理论研究 | 第19-22页 |
·人格的涵义 | 第19-20页 |
·人格的结构与测量 | 第20-21页 |
·人格对个体的影响 | 第21-22页 |
·问题提出 | 第22-25页 |
·问题的抽出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被试 | 第25页 |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青少年疏离感量表 | 第26页 |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 第26页 |
·简版大五人格量表 | 第26页 |
·数据与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7-38页 |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特点 | 第27-31页 |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总体特点 | 第27页 |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性别、年级及专业的差异 | 第27-31页 |
·疏离感与家庭背景、家庭功能及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 第31-36页 |
·疏离感与家庭背景、家庭功能及人格特征的皮尔逊相关研究 | 第31-33页 |
·疏离感与家庭背景、家庭功能及人格特征的回归研究 | 第33-36页 |
·大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特征的路径分析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49页 |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特点 | 第38-40页 |
·大学生疏离感的一般特点 | 第38-39页 |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年级特点 | 第39-40页 |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专业特点 | 第40页 |
·大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 第40-44页 |
·教育指导与启示 | 第44-48页 |
·本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