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三条核算主线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导论 | 第12-14页 |
1 研究问题的意义 | 第12页 |
2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2-13页 |
3 其他 | 第13-14页 |
1. 主线假设的基础 | 第14-22页 |
·会计制度改革的启示 | 第14-15页 |
·会计制度改革的阶段 | 第14页 |
·两次重大变革 | 第14-15页 |
·两次重大变革的启示 | 第15页 |
·借贷记账法的局限性 | 第15-18页 |
·资金运动说的启发 | 第18-19页 |
·科目联系的复杂性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2页 |
2. 核算主线概述 | 第22-27页 |
·基本概念 | 第22-25页 |
·交易、会计和结转事项 | 第22-24页 |
·站、步与正、逆 | 第24页 |
·支线 | 第24-25页 |
·三条核算主线 | 第25-27页 |
3. 利润(亏盈)的核算 | 第27-54页 |
·中心站“本年利润” | 第27-31页 |
·选取理由 | 第27-28页 |
·“借走贷,贷走借” | 第28-29页 |
·汇总 | 第29-30页 |
·发散 | 第30-31页 |
·基本概念 | 第31-33页 |
·利润(亏盈)的站与步 | 第31-32页 |
·利润(亏盈)的正与逆 | 第32-33页 |
·利润的亏 | 第33-44页 |
·第一步 借打贷多 | 第33-42页 |
·第二步 借本贷打 | 第42-43页 |
·第三步 借利贷本 | 第43页 |
·第四步 借果贷利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页 |
·利润的盈 | 第44-54页 |
·第一步 借多贷打 | 第44-51页 |
·第二步 借打贷本 | 第51页 |
·第三步 借本贷利 | 第51-52页 |
·第四步 借利贷果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4. 工程(进退)的核算 | 第54-60页 |
·中心站“在建工程” | 第54页 |
·基本概念 | 第54-55页 |
·工程的进 | 第55-58页 |
·第一步 借工贷少 | 第56页 |
·第二步 借工贷在 | 第56-57页 |
·第三步 借固贷在 | 第57页 |
·第四步 借清贷固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工程的退 | 第58-60页 |
·第一步 借少贷工 | 第58页 |
·第二步 借工贷在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5. 材料(入出)的核算 | 第60-67页 |
·中心站“原材料” | 第60页 |
·基本概念 | 第60-61页 |
·材料的入 | 第61-65页 |
·第一步 借物贷易 | 第61-62页 |
·第二步 借材贷物 | 第62-63页 |
·第三步 借生贷材 | 第63-64页 |
·第四步 借库贷生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材料的出 | 第65-67页 |
·第一步 借易贷物 | 第65页 |
·第二步 借物贷材 | 第65页 |
·第三步 借材贷生 | 第65-66页 |
·第四步 借生贷库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6. 总结 | 第67-75页 |
·主线间关系 | 第67-68页 |
·主线与支线 | 第68页 |
·科目广义分类 | 第68-73页 |
·广义权益类科目 | 第69-71页 |
·广义资产类科目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