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理论模型 | 第14-18页 |
·土地利用分类 | 第14-15页 |
·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 | 第15页 |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 | 第15-16页 |
·转移矩阵分析模型 | 第16-17页 |
·土地利用开发度、土地利用耗减度模型 | 第17-18页 |
·技术方法 | 第18-22页 |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 第18-19页 |
·数字图像处理 | 第19-20页 |
·遥感影像分类 | 第20-21页 |
·数字高程模型(DEM) | 第21-22页 |
3 实证研究 | 第22-5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5页 |
·自然、经济、社会基本状况 | 第22-23页 |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 第23-25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5-32页 |
·数据来源 | 第25-28页 |
·软件支持 | 第28页 |
·数据处理过程 | 第28-32页 |
·结果分析 | 第32-50页 |
·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基本状况分析 | 第32-34页 |
·二十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 | 第34-39页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39-45页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45-50页 |
4 讨论 | 第50-53页 |
·研究精度评价 | 第50-51页 |
·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规律的讨论 | 第51-52页 |
·理论创新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