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综述 | 第9-22页 |
·城市绿地的概念 | 第9-10页 |
·城市绿地的分类 | 第10-14页 |
·国外城市绿地分类 | 第10-11页 |
·国内城市绿地分类 | 第11-14页 |
·生态管理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生态系统概念 | 第14-15页 |
·生态管理的概念及原则 | 第15-17页 |
·生态管理与传统方法比较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 引言 | 第22-24页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22页 |
·调查研究法 | 第22-23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23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3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理论 | 第24-42页 |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的定义 | 第24-25页 |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的目标 | 第25页 |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原则 | 第25-27页 |
·确定管理单元的尺度 | 第25-26页 |
·考虑到系统能力的限制因素 | 第26页 |
·寻求生态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源 | 第26页 |
·考虑社会约束力 | 第26页 |
·科学为决策提供信息 | 第26-27页 |
·考虑那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深刻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 第27页 |
·适应性原则 | 第27页 |
·管理主体 | 第27-30页 |
·政府 | 第27-28页 |
·企业 | 第28-29页 |
·全民参与 | 第29-30页 |
·管理的内容 | 第30-36页 |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编制管理 | 第30-32页 |
·城市绿地生态工程管理 | 第32-33页 |
·城市绿地生态资源的管理 | 第33页 |
·城市绿地的设施管理 | 第33-34页 |
·城市绿地游人管理 | 第34-35页 |
·城市绿地公共安全管理 | 第35-36页 |
·管理的手段 | 第36-38页 |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的传统手段 | 第36-37页 |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的创新手段 | 第37-38页 |
·管理流程、模式与框架 | 第38-42页 |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基本流程 | 第38-39页 |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的模式 | 第39-41页 |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基本框架 | 第41-42页 |
4 马鞍山城市绿地生态管理 | 第42-51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2-43页 |
·地貌 | 第42页 |
·气温 | 第42页 |
·降水 | 第42-43页 |
·土壤 | 第43页 |
·生物资源 | 第43页 |
·城市绿地现状 | 第43-44页 |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现状 | 第44-46页 |
·马鞍山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及实施性详规 | 第44-45页 |
·绿地养护工程管理 | 第45页 |
·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 | 第45-46页 |
·公众参与管理 | 第46页 |
·城市绿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管理 | 第46-47页 |
·城市绿地管理制度 | 第47页 |
·城市绿地管理体制 | 第47页 |
·绿地认识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法制体系建设 | 第48页 |
·城市绿地管理信息化 | 第48页 |
·其他 | 第48页 |
·马鞍山绿地生态管理对策研究 | 第48-51页 |
·法治化保障 | 第49页 |
·管理体制优化 | 第49页 |
·社会化管理 | 第49页 |
·绿地保护伦理意识的培养 | 第49-50页 |
·加强绿地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 | 第50页 |
·信息化手段 | 第50页 |
·城市绿地“近自然粗放式管理” | 第50-51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