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监考制度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关于考试监考制度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四六级考试的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4-15页 |
·文本研究法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17-18页 |
2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及主要概念 | 第18-24页 |
·新制度主义理论 | 第18-20页 |
·相关主要概念 | 第20-24页 |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 第20-21页 |
·合法性与合法性机制 | 第21-22页 |
·考试与考试监考制度 | 第22-24页 |
3 中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大事记 | 第24-28页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的诞生 | 第24-25页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变迁大事记 | 第25页 |
·考试制度缺失引致的社会问题 | 第25-28页 |
·考前出现泄题现象 | 第26页 |
·考试中出现替考 | 第26页 |
·监考老师“放水” | 第26页 |
·助考和考生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 | 第26-28页 |
4 考试监考制度中理性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及行为模式 | 第28-32页 |
·“理性人假设”与行动主体的博弈策略 | 第28-29页 |
·监考博弈的博弈树 | 第29-30页 |
·博弈树分析 | 第30-31页 |
·博弈的均衡 | 第31-32页 |
5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四六级监考制度改革 | 第32-47页 |
·制度规范 | 第32-36页 |
·考试监考的正式制度及行为规定 | 第33页 |
·考试监考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 第33-34页 |
·改革前后考试监考流程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考试监考的非正式制度及行为选择 | 第36-39页 |
·非正式制度及监考主体的行为选择 | 第36-37页 |
·非正式制度及考生主体的行为选择 | 第37-39页 |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冲突 | 第39-41页 |
·正式制度的路径依赖与去制度化 | 第41-43页 |
·监考制度的合法性与文化认知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6 四六级考试监考制度的改革趋势——机考 | 第47-52页 |
·机考简介 | 第47-49页 |
·机考流程 | 第47-48页 |
·机考内容 | 第48-49页 |
·机考功能 | 第49页 |
·机考制度的路径依赖 | 第49-50页 |
·社会规范与文化认知的冲突 | 第49-50页 |
·社会规范与社会关系的冲突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7 四六级考试监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 第52-55页 |
·社会规范与社会关系层面的协调——“激励相容” | 第52页 |
·社会规范与文化认知层面的协调——“制度趋同” | 第52-53页 |
·社会关系与文化认知层面的协调——“制度成本”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附录1 2012年6月四六级考试考生须知 | 第55-56页 |
附录2 2012年6月四六级考试监考注意事项 | 第56-57页 |
附录3 改革前六级考试监考人员操作规程 | 第57-58页 |
附录4 06年改革后六级考试操作规程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