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金花茶的概况 | 第11-13页 |
·金花茶的种类分布 | 第11页 |
·金花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 | 第11-12页 |
·金花茶的加工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植物多酚类物质的概况 | 第13-14页 |
·植物多酚 | 第13页 |
·植物多酚中茶多酚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 第13-14页 |
·植物多酚中茶多酚应用局限性及其解决方法 | 第14页 |
·微胶囊制备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微胶囊概述 | 第14-15页 |
·微胶囊的制备 | 第15-17页 |
·微胶囊壁材的选用 | 第17页 |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特性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8-20页 |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金花茶多酚的XAD-16树脂纯化工艺试验 | 第20-27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与溶液配制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金花茶多酚测定 | 第21-22页 |
·金花茶多酚分离纯化 | 第22-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6页 |
·XAD-16树脂对金花茶多酚的吸附量测定实验 | 第24页 |
·XAD-16树脂饱和和梯度洗脱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的制备 | 第27-3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试验材料与溶液配制 | 第27-28页 |
·金花茶多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8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的制备 | 第28-30页 |
·“喷雾干燥法”制备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的工艺流程 | 第28-29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29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包封率的测定 | 第29-30页 |
·试验因素对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性能的研究 | 第30-31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的表面显微形态观测 | 第30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中释放的测定 | 第30-31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稳定性测定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金花茶多酚标准曲线的确定 | 第31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31-34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储存时的外观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 | 第35-36页 |
·金花茶多酣HPMCP微胶囊稳定性测定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9-50页 |
·材料和设备 | 第39-41页 |
·试验原料 | 第3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9-40页 |
·试验试剂和溶液配制 | 第40-41页 |
·抗氧化活性试验方法 | 第41-44页 |
·清除羟基自由基(·OH)实验 | 第41-42页 |
·DPPH·清除实验 | 第42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实验 | 第42-43页 |
·清除亚硝酸根离子(NO_2~-)实验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清除羟基自由基(·OH)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清除DPPH-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金花茶多酚HPMCP微胶囊清除亚硝酸根离子(NO_2~-)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创新点 | 第51页 |
·建议和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Ⅰ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
参与科研项目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