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窃听信道安全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引言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论文研究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信息论和博弈论基础知识 | 第13-24页 |
·熵、联合熵、条件熵与互信息的定义 | 第13-15页 |
·定义熵 | 第13页 |
·定义联合熵和条件熵 | 第13-14页 |
·定义互信息 | 第14-15页 |
·信道容量 | 第15-16页 |
·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概述 | 第16-17页 |
·博弈论基础 | 第17-23页 |
·博弈论的发展 | 第17页 |
·博弈论的概念 | 第17-18页 |
·博弈论的分类 | 第18-20页 |
·纳什均衡 | 第20-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源和友好干扰者之间的博弈 | 第24-37页 |
·引言 | 第24页 |
·双向中继信道模型 | 第24-28页 |
·源节点与友好干扰者之间的博弈问题描述 | 第28-33页 |
·博弈问题描述 | 第29-30页 |
·博弈问题的求解 | 第30-33页 |
·仿真结果与仿真分析 | 第33-36页 |
·本章总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源和恶意中继之间的博弈 | 第37-48页 |
·引言 | 第37页 |
·系统模型 | 第37-39页 |
·源和干扰中继之间的博弈问题描述 | 第39-44页 |
·z(i)是高斯噪声 | 第40-42页 |
·z(i)是结构性码字 | 第42-44页 |
·仿真结果与仿真分析 | 第44-47页 |
·本章总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本论文工作总结 | 第48-49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3-54页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