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述评 | 第14-18页 |
1. 国外政府公共服务及幸福指数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2. 国内政府公共服务及幸福指数研究状况 | 第16-18页 |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的简要评价 | 第18页 |
(三) 研究方法、写作框架及可能创新点 | 第18-22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本文的写作框架 | 第19-20页 |
3. 本文创新点 | 第20-22页 |
一、 公共服务与幸福指数的概念及相关理论阐释 | 第22-27页 |
(一) 公共服务的涵义 | 第22页 |
(二)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行为的概念 | 第22-23页 |
(三) 幸福指数的定义 | 第23-24页 |
(四)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5页 |
2. 幸福悖论 | 第25页 |
3. 幸福经济学理论 | 第25-27页 |
二、 现阶段武汉市政府公共服务行为评析 | 第27-38页 |
(一) 武汉市概况 | 第27页 |
(二) 武汉市政府公共服务现状扫描 | 第27-29页 |
1. 维护性公共服务现状 | 第27-28页 |
2. 经济性公共服务现状 | 第28页 |
3. 社会性公共服务现状 | 第28-29页 |
(三) 居民幸福指数体系构建及武汉市政府公共服务测评 | 第29-35页 |
1. 构建武汉市居民幸福指数测量体系 | 第29-31页 |
2. 幸福指数问卷设计 | 第31-32页 |
3. 幸福指数测量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四) 武汉市政府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8页 |
1. 居民收入和城市政府公共服务预算偏低 | 第36页 |
2.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不够 | 第36页 |
3. 城市交通、污染问题严重,居民日常生活环境有待改善 | 第36-37页 |
4. 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程度高,群体差异明显 | 第37页 |
5. 城市品牌与形象一般,居民人文素质亟待提高 | 第37-38页 |
三、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目标取向下的城市政府公共服务优化策略构建 | 第38-44页 |
(一)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就业质量,打造富足之城 | 第38-39页 |
1. 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 | 第38页 |
2. 提升居民就业服务质量 | 第38-39页 |
3. 减轻企业和居民个人税收负担 | 第39页 |
(二)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设保障之城 | 第39-40页 |
1. 完善居民养老保障体系 | 第39页 |
2.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 第39-40页 |
3. 健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 第40页 |
(三) 营造平安舒适环境’建设宜居之城 | 第40-41页 |
1. 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 第40-41页 |
2. 打造畅通便捷交通体系 | 第41页 |
3. 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 | 第41页 |
(四)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公平之城 | 第41-42页 |
1. 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 第42页 |
2. 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42页 |
(五)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建设文明之城 | 第42-44页 |
1. 优化现代教育体系 | 第42-43页 |
2. 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 第43-44页 |
四、 结语 | 第44-46页 |
(一) 研究总结 | 第44页 |
(二) 研究不足之处 | 第44-45页 |
1. 选择样本的局限33 | 第44页 |
2. 测量指标的设置 | 第44-45页 |
3. 研究方法的缺陷 | 第45页 |
(三) 理性看待幸福指数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