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 ·EPC总承包模式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工程总承包概述 | 第17页 |
|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 第17-19页 |
| ·风险理论的概述 | 第19-20页 |
| ·风险的定义 | 第19-20页 |
| ·项目风险管理 | 第20页 |
| ·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EPC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项目风险识别 | 第22-33页 |
| ·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 第22-23页 |
| ·多角度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23-25页 |
| ·多角度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风险指标解析 | 第25-31页 |
| ·组织管理 | 第25-26页 |
| ·技术 | 第26-27页 |
| ·环境 | 第27-28页 |
| ·资源 | 第28-31页 |
| ·风险识别过程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4章 EPC项目风险的评价方法及模型建立 | 第33-46页 |
| ·现行风险分析评价方法的对比与研究 | 第33-35页 |
| ·理论知识介绍 | 第35-42页 |
| ·信息熵理论 | 第35页 |
| ·未确知测度理论 | 第35-42页 |
| ·构造EPC模式下项目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 | 第42-45页 |
| ·构造单指标测度函数 | 第43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3-44页 |
| ·多指标未确知测度模型 | 第44页 |
| ·置信度识别准则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EPC模式下项目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 第46-60页 |
| ·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 第46页 |
| ·项目风险评价数据的整理 | 第46-48页 |
| ·EPC项目风险单指标计算 | 第48-53页 |
| ·构造未确知测度的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 | 第48-49页 |
| ·计算单指标测度 | 第49-53页 |
| ·项目风险综合评价 | 第53-58页 |
| ·计算二级指标的分类权重 | 第53-56页 |
| ·计算各一级指标的测度 | 第56-58页 |
| ·确定各一级指标的分类权重 | 第58页 |
| ·计算综合测度向量 | 第58页 |
| ·结果识别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