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拟亲属关系研究--以河南省J村认干亲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文献回顾 | 第10-12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拟亲属的概念 | 第12-14页 |
·干亲的概念 | 第14页 |
·研究实地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抽样方法 | 第15-16页 |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拟亲属情况概述 | 第18-32页 |
·J 村的拟亲属关系 | 第18-19页 |
·拟亲属关系的特征 | 第19-21页 |
·仪式性 | 第19-20页 |
·关系复杂性 | 第20页 |
·辈分原则 | 第20-21页 |
·功利性趋向 | 第21页 |
·拟亲属关系的建立 | 第21-27页 |
·“上锁”仪式 | 第22页 |
·“开锁”仪式 | 第22-25页 |
·仪式的特点 | 第25-27页 |
·拟亲属习俗的变迁 | 第27-32页 |
·20 世纪 40 年代:拟亲属习俗的延续 | 第27-28页 |
·20 世纪 60 年代:拟亲属习俗的断裂 | 第28-29页 |
·20 世纪 80 年代:拟亲属习俗的复兴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拟亲属关系的网络结构 | 第32-38页 |
·因亲缘、地缘而形成的拟亲属关系 | 第32-33页 |
·因业缘而形成的拟亲属关系 | 第33-34页 |
·因神缘而形成的拟亲属关系 | 第34-35页 |
·因物缘而形成的拟亲属关系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拟亲属关系的功能 | 第38-48页 |
·正功能 | 第38-44页 |
·拓展交往空间 | 第38-39页 |
·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 第39-41页 |
·教化功能 | 第41-43页 |
·文化娱乐功能 | 第43页 |
·凝聚功能 | 第43-44页 |
·负功能 | 第44-48页 |
·助长不良风气 | 第44-45页 |
·滋生犯罪行为 | 第45-46页 |
·散播迷信思想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6-58页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