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 陕甘宁边区税务机构、税收法律制度和税收工作的确立与发展 | 第9-15页 |
| (一) 除旧革新阶段(1935 年 11 月——1937 年 9 月) | 第9-10页 |
| (二) 初步形成阶段(1937 年 9 月——1940 年底) | 第10-12页 |
| (三) 完善发展阶段(1941 年——1947 年) | 第12-15页 |
| (四) 停顿、恢复、扩大发展阶段(1947 年——1950 年 1 月) | 第15页 |
| 二、 陕甘宁边区的税收种类 | 第15-24页 |
| (一) 农业税收 | 第15-20页 |
| (二) 工商税收 | 第20-24页 |
| 三、 陕甘宁边区税务人员的管理政策及税收宣传、调查工作 | 第24-28页 |
| (一) 陕甘宁边区税务人员的管理政策 | 第24-26页 |
| (二) 税收的宣传、调查工作 | 第26-28页 |
| 四、 边区税收的意义 | 第28-32页 |
| (一) 边区税收保证了边区抗日经费的自给,满足各项工作的最低限度的需要 | 第28-29页 |
| (二) 边区税收推动了边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 第29-30页 |
| (三) 税收在配合金融斗争,排挤打击法币,扩大边币流通市场及稳定金融配合贸易起了很大作用 | 第30-31页 |
| (四) 边区税收统一累进、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及税务工作者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对于我们今天的税收工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 第31-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注释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 后记 | 第36-37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