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稻米硬度黏度自动测量系统及其评价分析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稻米品质与质构特性第13-14页
     ·稻米品质第13-14页
     ·质构特性第14页
   ·稻米质构参数的测量技术与方法第14-21页
     ·质构参数及其测量概述第14-16页
     ·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其分析第16-19页
     ·国外的研究现状及其分析第19-21页
   ·本课题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1-24页
     ·课题来源与意义第21-2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本章小结第24页
 参考文献第24-27页
第二章 稻米质构参数自动测量系统的建立第27-65页
   ·基于材料特性分析的质构参数测量第27-33页
     ·米饭粒的受力变形分析第27-28页
     ·微小力—变形测量方法与技术第28-30页
     ·基于材料特性分析的新方法构建第30-33页
       ·基本思想第30-32页
       ·基本原理第32-33页
   ·自动测量系统的总体设计第33-36页
     ·自动测量系统的目的和要求第33-34页
     ·功能分析第34-35页
     ·系统总体方案第35-36页
   ·自动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第36-47页
     ·硬件系统组成第36-37页
     ·双悬臂梁应变测量系统第37-39页
     ·测量控制系统设计第39-42页
     ·自动施力装置第42-44页
     ·箱体结构第44-47页
   ·自动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第47-60页
     ·软件系统的组成第47-49页
     ·数据处理系统第49-53页
     ·数据分析系统第53-55页
     ·数据管理系统第55-57页
     ·人机界面设计第57-60页
   ·测量系统运行初始化第60-62页
     ·应力-应变测量的参数标定第60-61页
     ·系统自检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第三章 米饭硬度的测试试验与量化表征第65-73页
   ·测试准备第65-67页
     ·测试方案第65页
     ·米饭准备第65-66页
     ·压头准备第66-67页
   ·硬度测试第67-69页
     ·同品种不同压头的测试第67-68页
     ·同一压头对不同品种的测试第68页
     ·同品种在不同时段的测试第68-69页
   ·测试分析第69-70页
     ·测试数据分析第69页
     ·与日本仪器测试的对比分析第69-70页
     ·误差分析第70页
   ·稻米硬度的量化表征与适用性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3页
第四章 米饭黏度的测试试验与量化表征第73-81页
   ·黏度测量的进一步分析第73-74页
   ·实验方案第74页
   ·验证试验第74-76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76-77页
     ·对比分析第76-77页
     ·误差分析第77页
   ·稻米黏度的量化表征与适用性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第五章 硬度黏度稻米品种评价实例第81-94页
   ·材料与方法第81-82页
     ·品种、肥料组合试验第81-82页
     ·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第82页
     ·稻米硬度黏度的测定第82页
   ·结果与分析第82-92页
     ·硬度、黏度品种差异及类型第82-89页
       ·硬度、黏度品种的差异第82-83页
       ·硬度、黏度品种的类型第83-89页
     ·不同氮肥水平对稻米硬度、黏度的影响第89-92页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品种硬度的差异第89页
       ·不同硬度类型水稻品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硬度值差异.第89-90页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品种黏度的差异第90-91页
       ·不同黏度类型水稻品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黏度值的差异第91-92页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米硬度、黏度的影响第92页
       ·栽插方式对稻米硬度的影响第92页
       ·栽插方式对稻米黏度的影响第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4页
第六章 稻米硬度黏度与其组织结构关系分析第94-104页
   ·稻米组织结构分析准备第94-95页
     ·分析仪器、工具和药品第94页
     ·试样制备第94-95页
     ·试样观察第95页
   ·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品种内部组织比较第95-102页
     ·10 Kg/666.7m~2施氮水平下的不同品种稻米的内部组织第95-96页
     ·12.5Kg/666.7m~2施氮水平下的不同品种稻米的内部组织第96-97页
     ·15Kg/666.7m~2施氮水平下的不同品种稻米的内部组织第97-99页
     ·17.5 Kg/666.7m~2施氮水平下的不同品种稻米的内部组织第99-100页
     ·20Kg/666.7m~2施氮水平下的不同品种稻米的内部组织第100-101页
     ·22.5Kg/666.7m~2施氮水平下的不同品种稻米的内部组织第101-102页
   ·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稻米内部组织比较第102-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4页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工作展望第104-109页
   ·结论第104-107页
   ·创新点第107页
   ·研究工作展望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0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获得国家专利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HMW-GS缺失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及其品质效应研究
下一篇:Sylow对象具有给定局部性质的有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