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分析 | 第13-22页 |
·小电流接地方式简介 | 第13-14页 |
·中性点不接地 | 第13页 |
·消弧线圈接地 | 第13-14页 |
·中性点经高阻接地 | 第14页 |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 | 第14-22页 |
·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 | 第14-19页 |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综合选线方法 | 第22-37页 |
·信息融合 | 第22页 |
·模糊理论 | 第22-24页 |
·基于模糊理论的多判据综合选线体系 | 第24-33页 |
·故障测度和判据权证系数 | 第24-26页 |
·隶属函数的建立 | 第26-32页 |
·模糊综合选线的实现 | 第32-33页 |
·仿真及数据分析 | 第33-37页 |
第四章 选线装置的硬件设计 | 第37-47页 |
·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7-38页 |
·DSP 板的结构 | 第38-41页 |
·DSP 模块介绍 | 第38-39页 |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 第39页 |
·A/D 转换模块 | 第39-41页 |
·开关量输入模块 | 第41页 |
·ARM 板的结构 | 第41-44页 |
·ARM 的简介 | 第41-42页 |
·液晶、键盘部分 | 第42-44页 |
·通信模块 | 第44页 |
·双口 RAM 结构 | 第44-45页 |
·硬件的抗干扰措施 | 第45-47页 |
第五章 选线装置的软件设计 | 第47-55页 |
·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47页 |
·DSP 侧软件结构实现方案 | 第47-53页 |
·TMS320F2812 软件开发环境 | 第47页 |
·DSP 系统程序设计方案 | 第47-53页 |
·ARM 侧软件系统设计 | 第53-55页 |
·ARM 侧的软件实现方案 | 第53页 |
·软件系统的具体功能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