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油菜品质育种的意义及目标 | 第10-11页 |
·油菜品质中脂肪酸改良的意义 | 第10页 |
·油菜品质育种的目标 | 第10-11页 |
·油菜主要脂肪酸形成积累的研究 | 第11-12页 |
·油菜主要脂肪酸遗传调控研究 | 第11页 |
·油菜主要脂肪酸生物合成 | 第11-12页 |
·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亚麻酸含量遗传改良 | 第12-14页 |
·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亚麻酸的营养品质 | 第12-13页 |
·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亚麻酸改良的主要途径 | 第13-14页 |
·杂交育种和系统育种 | 第13页 |
·诱变育种 | 第13-14页 |
·基因工程 | 第14页 |
·品质分析技术在脂肪酸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 第14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常用于油菜中的分子标记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数量性状改良中的应用 | 第15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基因聚合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基因渗入中的应用 | 第16页 |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低亚麻酸定位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6-17页 |
·油菜高油酸低亚麻酸定位 | 第17页 |
·我国油菜高油酸和低亚麻酸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9-29页 |
·材料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9页 |
·DNA提取 | 第19页 |
·前景标记、SSR及AFLP标记分析 | 第19-23页 |
·前景标记PCR扩增 | 第19-20页 |
·SSR标记PCR扩增 | 第20-21页 |
·AFLP标记PCR扩增 | 第21-23页 |
·总DNA的酶切 | 第21-22页 |
·接头制备 | 第22页 |
·连接 | 第22页 |
·预扩增 | 第22-23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23页 |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23-25页 |
·琼脂糖凝胶检测 | 第23-24页 |
·制琼脂糖凝胶 | 第23-24页 |
·点样 | 第24页 |
·电泳 | 第24页 |
·紫外灯下观察和照相 | 第24页 |
·PAGE凝胶检测 | 第24-25页 |
·背景选择 | 第25-26页 |
·亲本组合背景间多态性标记筛选 | 第25页 |
·目标基因两侧紧密连锁的标记背景筛选 | 第25-26页 |
·连锁群上标记背景选择 | 第26页 |
·全基因组内标记背景筛选 | 第26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页 |
·田间杂交 | 第26页 |
·脂肪酸表型验证 | 第26-27页 |
·田间种植及性状考察 | 第27-29页 |
·田间种植 | 第27页 |
·脂肪酸测定 | 第27页 |
·农艺性状考察 | 第27-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9页 |
·组合甲A177×甲A254各世代材料前景背景选择 | 第29-30页 |
·组合中9×HOLLY、华4×HOLLYBC3F1代前景标记筛选结果 | 第30-31页 |
·组合中9×HOLLY BC3F2代前景背景选择 | 第31-36页 |
·前景选择 | 第31-33页 |
·亲本间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33页 |
·目标基因两侧标记背景筛选 | 第33-35页 |
·3条目标基因所在连锁群及全基因组背景选择 | 第35-36页 |
·组合华4×HOLLY BC3F2代前景背景选择 | 第36-40页 |
·前景选择 | 第36页 |
·亲本间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36页 |
·目标基因两侧标记背景筛选 | 第36-39页 |
·3条目标基因所在连锁群及全基因组背景选择 | 第39-40页 |
·气相色谱表型验证及优良株系获得 | 第40-41页 |
·3条目标基因所在连锁群及全基因组背景选择效果比较分析 | 第41-43页 |
·各组合各株系农艺性状分析 | 第43-49页 |
·各株系各性状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43-45页 |
·3组合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 第45-48页 |
·3组合各株系农艺性状考察效果分析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不同环境对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亚麻酸形成积累的影响 | 第49页 |
·背景选择中AFLP标记效果分析 | 第49-50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连锁累赘 | 第50页 |
·甘蓝型油菜背景选择的高效选择策略探讨 | 第50-51页 |
5 进一步工作设想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一:PAGE凝胶电泳检测程序方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