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学说在气功理论与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4页 |
·概述 | 第10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先秦时期养生家在保养精气神方面的观点 | 第14-17页 |
·秦汉时期养生家在保养精气神方面的观点 | 第17-19页 |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家在保养精气神方面的观点 | 第19-21页 |
·隋唐时期养生家在保养精气神方面的观点 | 第21-25页 |
·宋元时期养生家在保养精气神方面的观点 | 第25-29页 |
·明清时期养生家在保养精气神方面的观点 | 第29-30页 |
·现代时期养生家在保养精气神方面的观点 | 第30-32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2-33页 |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33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33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33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3-55页 |
·精气神的含义 | 第33-39页 |
·精的概念 | 第33-35页 |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 第34页 |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第34-35页 |
·气的概念 | 第35-37页 |
·气在不停的运动 | 第36页 |
·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 第36-37页 |
·神的概念 | 第37-38页 |
·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 第37-38页 |
·精气神三者关系 | 第38-39页 |
·精气神学说与三调 | 第39-43页 |
·精与调身 | 第40-41页 |
·神与调心 | 第41-42页 |
·气与调息 | 第42-43页 |
·三调之间的关系 | 第43页 |
·"精气神"学说在气功教学中的运用 | 第43-55页 |
·气功教学中对"形"的调整 | 第43-49页 |
·气功教学中调“形”的功效 | 第44-46页 |
·气功教学中调“形”的要求 | 第46-47页 |
·气功教学中调“形”的方法 | 第47页 |
·辅助调形的方法 | 第47-48页 |
·调“形”的常见问题 | 第48-49页 |
·气功教学中对"呼吸"的调整 | 第49-51页 |
·气功教学中调息的功效 | 第49-50页 |
·气功教学中调息的要求 | 第50页 |
·气功教学中调息的方法 | 第50-51页 |
·气功教学中对"神"的调整 | 第51-55页 |
·气功教学中调“神”的功效 | 第52-53页 |
·气功教学中调“神”的要求 | 第53页 |
·气功教学中调“神”的方法 | 第53-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6 致谢 | 第56-57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