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13页 |
一、转义理论的来源 | 第13-24页 |
(一) 转义理论的词源考察 | 第13-16页 |
(二) 转义的二重区分法 | 第16-20页 |
(三) 转义的四种区分法 | 第20-24页 |
二、四种转义的具体内涵 | 第24-32页 |
(一) 隐喻:metaphor | 第24-26页 |
(二) 转喻:metonymy | 第26-28页 |
(三) 提喻:synecdoche | 第28-29页 |
(四) 反讽:irony | 第29-32页 |
三、转义理论的阐释效应 | 第32-41页 |
(一) 阐释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 第32-35页 |
(二) 阐释福柯的《词与物》 | 第35-38页 |
(三) 阐释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表现理论 | 第38-41页 |
四、转义理论的意义及局限 | 第41-52页 |
(一) 转义理论在怀特的历史诗学中的地位 | 第41-44页 |
(二) 转义理论与“文学性”问题 | 第44-47页 |
(三) 转义理论的局限 | 第47-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论文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