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绪论 | 第11-17页 |
| 1. 本课题的研究动机、意义和目的 | 第11-14页 |
| ·研究动机 | 第11-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2.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及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3. 本课题的研究特色及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特色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1章 《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产生依据及社会背景 | 第17-27页 |
| ·《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7-20页 |
| ·《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成书依据 | 第20-27页 |
| ·《弟子规》的总序参考《论语·学而》 | 第20-21页 |
| ·《弟子规》部分内容借取《礼记·曲礼》和《童蒙须知》 | 第21-24页 |
| ·《弟子规》部分内容与李毓秀家庭环境和个人素养有关 | 第24-27页 |
| 第2章 《弟子规》:青少年德育培养和行为规范养成读物 | 第27-42页 |
| ·明确的家庭教育目标 | 第27-28页 |
| ·丰富的家庭教育内容 | 第28-36页 |
| ·道德教育——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 第28-32页 |
| ·养成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 第32-34页 |
| ·礼仪教育——培养孩子友善的人际关系 | 第34-36页 |
| ·积极有益的教育方法 | 第36-42页 |
| ·榜样示范法 | 第36-38页 |
| ·环境教育法 | 第38-40页 |
| ·循序渐进法 | 第40-42页 |
| 第3章 《弟子规》中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 第42-60页 |
| ·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42-47页 |
| ·家庭教育目标:以孩子需要为中心 | 第42-43页 |
| ·家庭教育观念:个人主义占据主导 | 第43-44页 |
| ·家庭教育风格:两极分化严重 | 第44-45页 |
| ·家庭教育环境:亲子情感缺失 | 第45-47页 |
| ·《弟子规》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借鉴 | 第47-52页 |
| ·德教为先 更新子女评价标准 | 第47-49页 |
| ·夫义妇德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 第49-51页 |
| ·爱而不溺 塑造子女健全人格 | 第51-52页 |
| ·《弟子规》教育思想在当代家庭中的实施策略 | 第52-60页 |
| ·制定家规 遵纪守法 | 第52-54页 |
| ·诵读经典 熏染德行 | 第54-55页 |
| ·生活自理 自强自立 | 第55-56页 |
| ·加强锻炼 强健体魄 | 第56-57页 |
| ·善用网络 拓宽视野 | 第57-60页 |
| 第4章 《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 第60-63页 |
| 第一、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 | 第60-61页 |
| 第二、循规蹈矩的平庸思想 | 第61-62页 |
| 第三、尊卑分明的等级制度 | 第62-63页 |
| 结语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