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越界河北仑河海事服务能力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海事服务概况 | 第13页 |
·海事服务管理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海事服务相关基础理论 | 第16-22页 |
·公共管理 | 第16-19页 |
·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围 | 第17-19页 |
·协调管理 | 第19页 |
·海事管理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海事公共服务 | 第20-21页 |
·海事资源管理 | 第21-22页 |
第3章 北仑河界河海事服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34页 |
·跨国界河流管理概况 | 第22-24页 |
·跨国界河流概况 | 第22-23页 |
·我国跨国界河流问题现状 | 第23-24页 |
·北仑界河航运概况 | 第24-29页 |
·通航环境 | 第24-25页 |
·船舶营运 | 第25页 |
·安全监管 | 第25-27页 |
·港区建设 | 第27-28页 |
·边境贸易 | 第28-29页 |
·海事服务能力现状 | 第29-31页 |
·海事服务资源 | 第29页 |
·业务服务能力 | 第29-31页 |
·北仑河海事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影响海事服务能力的内部问题 | 第31-32页 |
·影响海事服务能力的外部问题 | 第32-34页 |
第4章 发达国家地区海事服务借鉴 | 第34-42页 |
·发达国家海事公共服务能力 | 第34-36页 |
·跨国界河流海事服务管理模式 | 第36-40页 |
·美加界河圣劳伦斯河海事服务管理模式 | 第36-37页 |
·莱茵河跨多国流域海事服务管理模式 | 第37-39页 |
·中俄界河——黑龙江海事服务管理模式 | 第39-40页 |
·启示与借鉴 | 第40-42页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40页 |
·完善法律体系 | 第40-41页 |
·互信合作资源共享 | 第41页 |
·提升服务质量 | 第41-42页 |
第5章 提升中越界河北仑河海事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42-51页 |
·加强海事服务资源建设 | 第42-44页 |
·完善、升级执法装备 | 第42页 |
·加强海事管理队伍建设 | 第42-43页 |
·打造“国门海事文化”品牌 | 第43-44页 |
·推动法律依据的完善 | 第44-46页 |
·船舶管理方面 | 第44-45页 |
·环境保护方面 | 第45-46页 |
·加大管理力度多方协作互信 | 第46-48页 |
·海事内部其他部门合作 | 第46-47页 |
·我国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 | 第47页 |
·中越双边合作 | 第47-48页 |
·提升海事服务质量 | 第48-51页 |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 | 第48-49页 |
·人性化服务管理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