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兰州市城乡部分中小学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10-30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3页
 二、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3-17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二) 相关理论基础第15-17页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4页
  (一) 国内有关教师流动研究综述第17-21页
  (二) 国外有关教师流动研究综述第21-24页
 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7页
  (一) 研究目的第24-25页
  (二) 研究意义第25-27页
 五、 研究方法第27-30页
  (一) 文献法第27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27-28页
  (三) 访谈法第28-30页
第二部分 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调查第30-42页
 一、 教师流动呈单向性第32-33页
 二、 城乡教师对教师流动制度的态度存在差异性第33-35页
 三、 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流失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第35-37页
 四、 城乡学校管理制度和措施存在差异性第37-39页
 五、 流动教师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现象普遍第39-42页
第三部分 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成因第42-53页
 一、 城乡教师流动的制度性因素第42-45页
  (一) 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特点第42-43页
  (二) 城乡教师流动相关法律政策不健全第43页
  (三) 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第43-45页
 二、 城乡教师流动的非制度性因素第45-47页
 三、 经济因素第47-50页
  (一) 教师收入差距甚远第47-48页
  (二) 教育经费不均衡第48-50页
 四、 学校因素第50-51页
  (一) 学校之间的竞争第50页
  (二) 学校的管理模式第50-51页
  (三) 学生的生源基础第51页
 五、 个人因素第51-53页
  (一) 家庭因素第51-52页
  (二) 个人其他因素第52-53页
第四部分 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对策与思考第53-62页
 一、 制定和落实教师流动相关政策法规,推进中小学教师规范流动第53-54页
 二、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促进城乡教师有序流动第54-55页
  (一) 建立统一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第54页
  (二) 取消附加在户籍管理制度上的限制第54-55页
  (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55页
 三、 努力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第55-57页
  (一) 推进教师工资制度改革,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第55-56页
  (二) 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支教”工作第56-57页
  (三)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建立农村教师特殊补贴制度第57页
 四、 实行教师聘任制,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第57-59页
  (一) 改革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第57-58页
  (二) 实行合同制第58页
  (三) 建立和实施教师考评体系第58-59页
  (四) 对弱势学校给予政策倾斜第59页
 五、 注重伦理因素,实行人性化管理第59-60页
  (一) 尊重教师的需要,注重人文关怀第59-60页
  (二) 实行人性化管理第60页
 六、 尊重教师行业,改善教育环境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70页
 附录 A 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调查问卷第66-68页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第68-69页
 附录C 行政人员问卷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公平视野下农村中学课堂环境中性别差异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F中学为个案
下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建设现状研究--以民乐县四所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