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美国农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形成历史 | 第14-22页 |
·从 1825 年至《谢尔曼法》颁布之前 | 第14-17页 |
·铁路 | 第14-15页 |
·公司 | 第15页 |
·农业生产者及其合作社 | 第15-17页 |
·从《谢尔曼法》到《克莱顿法》第 6 章 | 第17-19页 |
·《谢尔曼法》(Sherman Act)的制定 | 第17-18页 |
·《克莱顿法》(Clayton Act)第 6 章的出台 | 第18-19页 |
·从《凯普—沃斯蒂德法》到《罗宾逊—帕特曼法》 | 第19-22页 |
·《凯普—沃斯蒂德法》(Capper-Volstead Act)的颁布 | 第19-20页 |
·《1926 合作交易法》(Cooperative Marketing Act of 1926)、《渔民联合交易法》(Fisherman's Collective Marketing Act)和《罗宾逊—帕特曼法》(Robinson Patman Act) | 第20-22页 |
第3章 美国农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的价值 | 第22-26页 |
·公平价值 | 第22-24页 |
·机会公平价值 | 第22-23页 |
·结果公平价值 | 第23-24页 |
·效率价值 | 第24-26页 |
第4章 美国农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实体规则 | 第26-42页 |
·适用范围 | 第26-28页 |
·适用于农业生产者以法定合作社形式实施的共同行为 | 第26-27页 |
·只提供有限反垄断豁免保护 | 第27-28页 |
·只用于确定反垄断豁免地位 | 第28页 |
·组织要件 | 第28-31页 |
·为农业生产者成员的共同利益而运作 | 第28-29页 |
·“一人一票”或者“按投资分红不超过 8%” | 第29页 |
·经合作社处理的非成员产品价值不得超过其成员产品价值 | 第29-30页 |
·法定合作社组织形式包括联盟型合作社以及拥有全属下属机构的合作社 | 第30-31页 |
·成员要件 | 第31-35页 |
·成员并不局限于自然人 | 第31页 |
·成员在原则上必须是农产品生产者 | 第31-33页 |
·土地所有人—土地使用人关系问题 | 第33页 |
·纵向一体化农产品生产者问题 | 第33-35页 |
·行为要件 | 第35-39页 |
·可以仅实施缔约行为 | 第35-36页 |
·可以仅实施定价行为 | 第36页 |
·可以仅实施服务行为 | 第36-37页 |
·合作社之间可以实施协同行为 | 第37页 |
·不得与农业生产者及其合作社之外的主体实施协同行为 | 第37-38页 |
·不得与农业生产者及其合作社之外的主体兼并 | 第38页 |
·不得实施掠夺行为 | 第38-39页 |
·农业生产者合作社的垄断地位享受有限豁免待遇 | 第39-42页 |
·农业生产者合作社只能以合法的方式获取垄断地位 | 第39页 |
·不得通过掠夺行为获取或维持垄断地位 | 第39-40页 |
·不得以特定的独占意图实施反竞争行为并导致该企图得以实现的危险可能性 | 第40-42页 |
第5章 美国农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的特有控制模式 | 第42-44页 |
·农业反垄断豁免行政控制模式的内容 | 第42-43页 |
·指控声明书的送达 | 第42页 |
·听证和行政决定 | 第42页 |
·以行政审查为前置程序的司法审查 | 第42-43页 |
·停止命令的执行 | 第43页 |
·农业反垄断豁免的行政控制模式与其司法控制模式之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第6章 美国农业反垄断豁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8页 |
·我国应当以专门立法确立农业反垄断豁免制度 | 第44-45页 |
·我国农业反垄断豁免立法应当采取积极授权的豁免态度 | 第45-46页 |
·我国农业反垄断豁免立法应当采取有限豁免态度 | 第46页 |
·反垄断法整体的实施力度决定着农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的运行成效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