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引言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水产品中的生物胺及其对水产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 ·生物胺简介 | 第16-17页 |
| ·常见水产品中的生物胺 | 第17-19页 |
| ·常见水产品中的生物胺种类和含量 | 第17-18页 |
| ·水产品贮存过程中生物胺的含量变化 | 第18-19页 |
| ·生物胺的功能和生理意义 | 第19-20页 |
| ·多胺是活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 第19页 |
| ·单胺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 第19-20页 |
| ·生物胺的毒性作用 | 第20-21页 |
| ·组胺和酪胺的毒性作用 | 第20-21页 |
| ·其他生物胺的毒性作用 | 第21页 |
| ·生物胺的安全浓度限定 | 第21页 |
| ·生物胺作为水产品的新鲜度评价 | 第21-22页 |
| ·生物胺对水产动物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 第22-24页 |
| ·生物胺对水产动物生长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生物胺对水产动物生理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控制水产品中生物胺增加的措施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常见野杂鱼在贮存过程中 T-VBN 和生物胺的含量变化 | 第25-43页 |
| 第一节 两种常见海水鱼高温贮存过程中 T-VBN 和生物胺的含量变化 | 第25-3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 ·试验样品及处理 | 第26页 |
| ·试验药品和仪器 | 第26-27页 |
| ·T-VBN 含量测定 | 第27页 |
| ·生物胺测定 | 第27页 |
| ·氨基酸的测定 | 第27-28页 |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 2 结果 | 第28-32页 |
| ·T-VBN 含量变化 | 第28-29页 |
| ·生物胺含量变化 | 第29-30页 |
| ·T-VBN 含量和生物胺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 | 第30-32页 |
| ·氨基酸含量 | 第32页 |
| 3 讨论 | 第32-35页 |
| ·T-VBN 含量变化及其与新鲜度评价和食用安全的关系 | 第32-33页 |
| ·生物胺含量变化及其与氨基酸含量、新鲜度评价和食用安全的关系 | 第33-35页 |
| 第二节 两种常见淡水鱼在高温储存过程中 T-VBN 和生物胺的含量变化 | 第35-43页 |
| 1 材料方法 | 第35-36页 |
| ·试验样品及处理 | 第35-36页 |
| ·试验药品和仪器 | 第36页 |
| ·T-VBN 含量测定 | 第36页 |
| ·生物胺测定 | 第36页 |
| ·氨基酸的测定 | 第36页 |
|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 2 结果 | 第36-40页 |
| ·T-VBN 含量变化 | 第36-37页 |
| ·生物胺含量变化 | 第37-39页 |
| ·氨基酸含量 | 第39页 |
| ·T-VBN 含量和生物胺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 | 第39-40页 |
| 3 讨论 | 第40-43页 |
| ·T-VBN 含量变化及其与新鲜度评价和食用安全的关系 | 第40-41页 |
| ·生物胺含量变化及其与氨基酸含量、新鲜度评价和食用安全的关系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不同新鲜程度的野杂鱼与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存活、生长和体内累积的影响 | 第43-53页 |
| 1 材料方法 | 第43-46页 |
|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第43-44页 |
| ·试验饵料的制备 | 第44-45页 |
| ·取样与分析 | 第45页 |
| ·试验饵料的生化组分分析 | 第45页 |
| ·生长指标测定 | 第45页 |
| ·生物胺的测定 | 第45页 |
| ·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 2 结果 | 第46-50页 |
| ·不同饵料的常规成分和生物胺含量测定 | 第46页 |
| ·不同饵料组中华绒螯蟹存活、生长和蜕壳的情况 | 第46-49页 |
| ·不同饵料组中华绒螯蟹体内的生物胺含量 | 第49-50页 |
| 3 讨论 | 第50-53页 |
| ·新鲜野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存活、生长和蜕壳的影响 | 第50-51页 |
| ·腐败野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存活、生长和蜕壳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生物胺对水生动物生长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饲料中添加不同生物胺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存活、生长和体内累积的影响 | 第53-61页 |
| 1 材料方法 | 第53-54页 |
|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第53-54页 |
| ·试验饲料的制备 | 第54页 |
| ·取样与分析 | 第54页 |
|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 2 结果 | 第54-58页 |
| ·棘头梅童鱼和不同饲料的生物胺含量 | 第54-55页 |
| ·不同饵料组中华绒螯蟹存活、生长和蜕壳的情况 | 第55-58页 |
| ·不同饵饲组中华绒螯蟹体内的生物胺含量 | 第58页 |
| 3 讨论 | 第58-61页 |
| ·饲料中生物胺添加量 | 第58-59页 |
| ·尸胺对水产动物生长的影响 | 第59页 |
| ·混合生物胺对水产动物生长的影响 | 第59-60页 |
| ·生物胺在体内的蓄积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 1 小结 | 第61-62页 |
| 2 展望 | 第62页 |
| 已发表的文章 | 第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任务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