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水资源配置研究 | 第14-17页 |
·河流生态调度研究 | 第17-19页 |
·污水灌溉研究 | 第19-20页 |
·农田非点源污染研究 | 第20-22页 |
·研究方案 | 第22-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河流闸坝生态调度模型与农田非点源污染模型 | 第27-41页 |
·河流闸坝生态调度模型 | 第27-31页 |
·河流水动力学模型 | 第27-29页 |
·河流水质模型 | 第29-30页 |
·河流闸坝生态调度模型 | 第30-31页 |
·农田非点源污染模型 | 第31-39页 |
·SWAT模型的发展概况 | 第31-33页 |
·SWAT模型的结构和原理 | 第33-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41-45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41页 |
·水系结构 | 第41-42页 |
·水文气象特征 | 第42-43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43页 |
·污染源特征分析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研究及其应用 | 第45-63页 |
·闸坝生态调度的理论研究 | 第45-54页 |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的意义与可行性 | 第45-49页 |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目标 | 第49-51页 |
·河流闸坝生态调度准则 | 第51-53页 |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控泄方案 | 第53-54页 |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模型 | 第54-59页 |
·基本方程 | 第54页 |
·方程离散与求解 | 第54-55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处理 | 第55-57页 |
·内边界条件处理 | 第57-59页 |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模型的应用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生态友好的清污轮灌模式研究 | 第63-101页 |
·资料收集与数据库的构建 | 第63-70页 |
·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第63-66页 |
·属性数据库的构建 | 第66-70页 |
·武清区SWAT模型的建立 | 第70-72页 |
·子流域的划分 | 第70-71页 |
·水文响应单元的分配 | 第71页 |
·气象数据信息输入 | 第71-72页 |
·数据库的编辑输入 | 第72页 |
·SWAT模型运行设置 | 第72页 |
·SWAT模型的不足与改进 | 第72-79页 |
·模型的不足 | 第72-73页 |
·本文对模型的改进 | 第73-79页 |
·模型的率定和验证 | 第79-81页 |
·径流参数率定 | 第79-80页 |
·营养物参数率定 | 第80-81页 |
·灌溉情景制定 | 第81-83页 |
·灌溉情景制定依据 | 第81-82页 |
·灌溉情景制定 | 第82-83页 |
·生态友好的灌溉模式研究 | 第83-98页 |
·北运河降雨和径流特征 | 第83-85页 |
·不同灌溉情景下氮流失特征 | 第85-90页 |
·不同灌溉情景下磷流失特征 | 第90-93页 |
·不同灌溉情景下氮磷流失特征 | 第93-98页 |
·生态友好的灌溉模式选择 | 第98页 |
·基于河流闸坝生态调度的生态友好型灌溉模式研究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农田非点源污染的适应性对策研究 | 第101-105页 |
·北运河流域农田非点源污染现状 | 第101页 |
·农田非点源污染的适应性对策 | 第101-104页 |
·化肥农药施用量调控措施 | 第101-102页 |
·农业种植耕作措施 | 第102-103页 |
·化肥农药流失量控制措施 | 第103页 |
·流失化肥农药净化措施 | 第103-104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 第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七章 基于生态友好的北运河闸坝调度与清污灌溉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 第105-117页 |
·基于生态友好的北运河闸坝调度与清污灌溉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 第105-106页 |
·闸坝生态调度综合效益评价 | 第106-113页 |
·闸坝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06-107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07-110页 |
·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 | 第110-111页 |
·闸坝调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111-112页 |
·闸坝生态调度的综合效益评价 | 第112-113页 |
·生态友好型灌溉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 第113-116页 |
·生态友好型灌溉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13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13-115页 |
·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 | 第115页 |
·生态友好型灌溉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7-120页 |
·主要结论 | 第117-11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8页 |
·问题与建议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作者简历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