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绪论 | 第13-29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一) 目前研究的基本特点 | 第15-17页 |
(二) 目前研究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观点 | 第17-22页 |
(三) 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 第22-2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 | 第26-29页 |
第一章 文化和文化软实力 | 第29-73页 |
一、 东西方对文化及其概念的认识 | 第29-41页 |
(一) 马列经典作家对文化的认识 | 第29-36页 |
(二) 中国文化概念的历史变迁 | 第36-37页 |
(三) 西方社会对文化的认识 | 第37-41页 |
二、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 第41-51页 |
(一) 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述 | 第41-43页 |
(二) 西方语境中的软实力概念的演变 | 第43-48页 |
(三) 文化软实力概念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演变 | 第48-51页 |
三、 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内容和构成要素 | 第51-72页 |
(一) 文化的含义和文化的作用 | 第51-58页 |
(二) 文化软实力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 第58-72页 |
四、 文化软实力的特点 | 第72-73页 |
第二章 文化软实力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日益凸显 | 第73-105页 |
一、 文化软实力的缘起 | 第73-86页 |
(一) 文化地位的提升是文化软实力提出的一个背景 | 第74-79页 |
(二) 文化在促进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第79-84页 |
(三) 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加剧彰显了文化软实力 | 第84-86页 |
二、 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呼唤加强文化软实力 | 第86-105页 |
(一)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 第87-93页 |
(二) 苏联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失误和教训 | 第93-105页 |
第三章 文化软实力与当代中国发展 | 第105-125页 |
一、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 第105-113页 |
(一)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05-108页 |
(二) 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 | 第108-111页 |
(三)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 第111-113页 |
二、 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113-125页 |
(一)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第113-115页 |
(二)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 第115-118页 |
(三)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坚强手段 | 第118-122页 |
(四)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 第122-123页 |
(五)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 第123-125页 |
第四章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125-149页 |
一、 我国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 第126-134页 |
(一) 新的时代国际环境特征呼唤软实力的提升 | 第126-127页 |
(二) 和平持续的发展需求推动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第127-132页 |
(三) 完善和融入国际体系的现实需要驱动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第132-134页 |
二、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134-149页 |
(一) 文化体制改革长足进步 | 第135-139页 |
(二) 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 第139-140页 |
(三) 区域文化软实力快速成长 | 第140-143页 |
(四) 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掘和弘扬 | 第143-145页 |
(五) 中国文化走出去成绩斐然 | 第145-149页 |
第五章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 | 第149-201页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 第149-162页 |
(一) 建国六十年文化建设的历程及经验 | 第149-159页 |
(二) 建国六十年文化建设的失误和启示 | 第159-162页 |
二、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2-176页 |
(一) 软实力和硬实力发展不均衡 | 第163-168页 |
(二) 核心价值的整合力和统摄力不够强 | 第168-173页 |
(三) 文化软实力现实竞争力不强 | 第173-176页 |
三、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 第176-191页 |
(一) 在文化传播、话语权方面的建设任重道远 | 第176-182页 |
(二) 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 | 第182-187页 |
(三) 国民素质的缺憾和人才的流失 | 第187-191页 |
四、 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与挑战的主要根源 | 第191-201页 |
(一) 文化传统的多次断裂造成了文化积累薄弱 | 第191-193页 |
(二)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减弱,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束缚力减弱 | 第193-196页 |
(三)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导致文化软实力削弱 | 第196-201页 |
第六章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第201-245页 |
一、 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国家凝聚力 | 第201-210页 |
(一)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 第201-204页 |
(二) 创新传播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方法和机制 | 第204-206页 |
(三) 重视理想信念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 第206-210页 |
二、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增强国家决策力和发展模式的影响力 | 第210-216页 |
(一) 制度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 第210-211页 |
(二)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精神理念的认识,提高经济制度的决策力 | 第211-213页 |
(三) 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的认识和改革,提高政治制度的决策力 | 第213-215页 |
(四)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提高中国发展模式的影响力 | 第215-216页 |
三、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国家凝聚力和创新力 | 第216-223页 |
(一)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吸引力 | 第216-218页 |
(二)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升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 | 第218-221页 |
(三)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创新力 | 第221-223页 |
四、 内外兼修,提升国家形象的影响力 | 第223-237页 |
(一) 找准定位,塑造和平发展的大国国家形象 | 第223-226页 |
(二) 提高执政能力,建立廉洁透明、亲民为民的政府形象 | 第226-228页 |
(三) 提升国民素质,形成文明自信、理智负责的大国国民形象 | 第228-230页 |
(四) 开创对外文化交流新局面,争取国际话语权 | 第230-237页 |
五、 明确外交战略理念,提升对国际关系的协调力 | 第237-245页 |
(一) 解放思想,适时调整外交战略理念 | 第237-239页 |
(二) 发挥对国际机制的影响作用,增强外交的主动性 | 第239-241页 |
(三) 构建和谐世界的国际关系理念,推动国际和平发展 | 第241-245页 |
结束语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 第245-247页 |
参考文献 | 第247-255页 |
致谢 | 第255-2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