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参数测定的仪器及技术论文

车内噪声品质分析与选择性消声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国内外车内噪声品质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国外声品质研究的概况第13-16页
     ·国内声品质研究的概况第16-18页
   ·主动控制技术在控制车内噪声中的应用第18-22页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概述第18页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8-20页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在改善车内噪声品质研究中的应用第20-21页
     ·车内噪声选择性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意义第21-2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心理声学基础和客观参数模型第24-38页
   ·引言第24页
   ·声品质评价的心理声学基础第24-32页
     ·听觉感知的生理基础第24-26页
     ·人耳的听域第26-27页
     ·掩蔽效应第27-29页
     ·特征频带与 Bark 尺度第29-31页
     ·双耳效应第31-32页
   ·常用心理声学客观参量的描述第32-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3章 车内噪声品质主观评价及客观分析模型的建立第38-72页
   ·声品质的主观评价试验第38-44页
     ·主观评价的必要性第38-39页
     ·听审团的评价方法第39-41页
     ·选择评价方法及确定试验方案第41页
     ·评价主体的选择第41-42页
     ·声音样本采集及预处理第42-43页
     ·听音环境第43-44页
   ·稳态工况下车内噪声品质偏好性主观评价试验第44-61页
     ·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的确定第44-48页
     ·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试验及其数据检验第48-55页
     ·心理声学客观参数及相关性分析第55-59页
     ·车内噪声品质偏好性客观模型的建立第59-61页
   ·加速工况下车内噪声品质烦躁度主观评价试验第61-70页
     ·声音样本的聚类分析第61-64页
     ·等级评分法主观评价试验及其数据检验第64-67页
     ·主观评价结果与客观参数相关性分析第67-69页
     ·车内噪声品质烦躁度模型的建立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4章 车内噪声选择性自适应主动控制算法建模与仿真分析第72-100页
   ·自适应滤波器的确定第72-74页
   ·自适应有源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类型的确定第74-77页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初始噪声信号辨识第77-83页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第77-78页
     ·多分辨率分析和 Mallat 算法第78-80页
     ·小波变换对车内噪声的辨识结果第80-83页
   ·多通道自适应有源噪声主动控制算法第83-93页
     ·LMS 算法简介第83-85页
     ·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 NFXLMS 算法第85-93页
   ·频率选择性噪声主动控制算法及其仿真分析第93-99页
     ·可变步长频率选择性最小均方算法第93-94页
     ·基于 NFSFLMS 算法的仿真模型与结果分析第94-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5章 车内噪声选择性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的建立第100-114页
   ·车内噪声选择性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的总体组成第100-101页
   ·车内噪声选择性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101-109页
     ·自适应主动控制器结构第101页
     ·自适应主动控制器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第101-108页
     ·系统中其它硬件的选取第108-109页
   ·车内噪声选择性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第109-113页
     ·系统初始化及自检模块第109-110页
     ·转速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第110-111页
     ·次级声通道传递函数辨识及 NFSFLMS 自适应滤波模块第111页
     ·车身振动及误差声通道信号采集模块第111-112页
     ·车内噪声选择性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软件开发流程第112页
     ·主动控制系统采样频率的确定第112-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6章 车内噪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试验及结果分析第114-128页
   ·车内噪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试验的实施第114-116页
   ·车内噪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试验结果分析第116-126页
     ·稳态工况下车内噪声及声品质主动控制试验结果分析第116-124页
     ·加速工况下车内噪声及声品质主动控制试验结果分析第124-126页
   ·实施主动控制前后车内噪声品质评价指数 SQ 值对比分析第126-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第128-132页
   ·论文的研究结论第128-129页
   ·创新点第129-130页
   ·工作展望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级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