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3页 |
·芦笋的生产和贸易状况 | 第11页 |
·绿芦笋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 第11-12页 |
·芦笋采后生理品质及形态的变化 | 第12-16页 |
·水分损失 | 第12-13页 |
·叶绿素的变化 | 第13页 |
·呼吸强度 | 第13-14页 |
·含糖量的变化 | 第14页 |
·抗坏血酸含量变化 | 第14页 |
·芦笋粗纤维含量变化 | 第14-15页 |
·趋向性 | 第15-16页 |
·硬度变化 | 第16页 |
·采后综合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预冷 | 第16页 |
·环境因子 | 第16-18页 |
·化学处理 | 第18-21页 |
·运输和销售 | 第21-22页 |
·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背景、意义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1-MCP 对芦笋 0℃冷藏效果的影响 | 第23-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试验处理方法 | 第23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23-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不同浓度 1-MCP 处理对芦笋呼吸强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浓度的 1-MCP 处理对芦笋乙烯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浓度的 1-MCP 处理对芦笋 Vc 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浓度的 1-MCP 处理对芦笋叶绿素的影响 | 第29-30页 |
·1-MCP 处理对芦笋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第30-31页 |
·1-MCP 处理对芦笋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31-32页 |
·1-MCP 处理对芦笋 POD 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1-MCP 处理对芦笋 SOD 活性的影响 | 第33页 |
·1-MCP 处理对芦笋感官评价的影响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6-BA 对芦笋 0℃冷藏效果的影响 | 第35-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5页 |
·试验处理方法 | 第35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6-BA 处理对芦笋呼吸强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6-BA 处理对芦笋乙烯的影响 | 第36-37页 |
·6-BA 处理对芦笋 Vc 的影响 | 第37-38页 |
·6-BA 处理对芦笋叶绿素的影响 | 第38-39页 |
·6-BA 处理对芦笋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第39-40页 |
·6-BA 处理对芦笋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40-41页 |
·6-BA 处理对芦笋 POD 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6-BA 处理对芦笋 SOD 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6-BA 处理对芦笋感官评价的影响 | 第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第4章 不同包装对芦笋 0℃冷藏效果的研究 | 第44-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4页 |
·试验处理方法 | 第44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不同包装处理对芦笋呼吸强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包装处理对芦笋乙烯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包装处理对芦笋 Vc 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包装处理对芦笋叶绿素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包装处理对芦笋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包装处理对芦笋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包装处理对芦笋 POD 活性的影响 | 第50页 |
·不同包装处理对芦笋 SOD 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包装处理对芦笋感官评价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包装处理对芦笋失重率的影响 | 第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第5章 不同预冷、运输和销售环境对芦笋品质和外观的影响 | 第53-6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4页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预冷方法 | 第53页 |
·运输方法 | 第53页 |
·销售方法 | 第53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53页 |
·实验仪器 | 第53-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预冷方法的比较 | 第54页 |
·运输方法的比较 | 第54-55页 |
·销售方法的比较 | 第55-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