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基于供需视角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问题--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7页
 一、选题的缘由第11-12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2页
  (一) 理论意义第12页
  (二) 现实意义第12页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5页
  (一)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二)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5页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 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第17-20页
 一、农业信贷补贴理论第17页
 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第17-18页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18页
 四、金融抑制理论第18-20页
第三章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需求现状分析第20-29页
 一、恩施州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第20-21页
 二、问卷调查结果第21-25页
  (一) 农户融资的获得性差异第21-23页
  (二) 农户对金融机构的认知程度和融资渠道第23-24页
  (三) 农户的融资效率、成本和效果第24-25页
  (四) 农户主要的金融需求和对金融机构的要求第25页
 三、农户融资的影响因素第25-29页
第四章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分析第29-33页
 一、恩施州的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第29-30页
 二、问卷调查结果第30-31页
  (一) 对金融机构的认识第30-31页
  (二) 对贷款业务的看法第31页
  (三) 对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看法第31页
 三、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的影响因素第31-33页
  (一) 金融供给受地域结构的限制第32页
  (二) 信贷程序比较复杂第32页
  (三) 金融供给缺乏创新第32-33页
第五章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第33-39页
 一、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直接原因第34-36页
  (一)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需求原因第34-35页
  (二)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供给原因第35-36页
 二、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分析第36-39页
  (一) 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步退出,出现农信社独撑的局面第36-37页
  (二) 农村大量资金外流使农村信用社放贷有心无力第37页
  (三) 民间融资活跃,大量资金游离于农业生产之外第37页
  (四) 农业贷款担保体系及保险制度的缺失第37-38页
  (五) 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第38页
  (六) 涉农优惠政策与服务“三农”责任不对等第38-39页
第六章 完善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第39-46页
 一、建立民族地区多层次、可持续的普惠农村金融体系第39-41页
  (一) 明确民族地区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功能第39页
  (二) 构建民族地区适度竞争的金融市场第39-40页
  (三) 创立民族地区新型专业性或政策性银行机构第40页
  (四) 逐步建立民族地区非银行金融组织体系第40-41页
 二、促进民族地区农村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第41-43页
  (一) 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第41-42页
  (二) 鼓励民族地区银行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有效合作第42页
  (三) 加强民族地区商业银行支农的力度第42-43页
 三、完善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监管服务第43-44页
  (一) 实施民族地区金融监管框架下的分类管理第43页
  (二) 加强民族地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第43-44页
  (三) 积极创新民族地区金融监管政策工具第44页
 四、改善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第44-46页
  (一) 构建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信用体系建设第44-45页
  (二) 大力宣传金融知识,提高农户信贷意识第45页
  (三) 制定规范性地方法规,营造金融创新的良好法律环境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注释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附录B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调查问卷第54-57页
附录C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需求调查问卷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中的地方政府责任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为例
下一篇:中国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