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二)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三、选题缘由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6-17页 |
(二)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新农保”实施中关于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 基本人权理论 | 第19-20页 |
(二) 社会公平思想 | 第20-22页 |
二、建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22-23页 |
三、政府参与并主导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一) 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起源于近代以来国家责任的转变 | 第23-24页 |
(二) 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的实施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 第24-25页 |
(三) 政府责任的履行是社会保障发展的需要 | 第25页 |
四、政府在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合理定位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9-33页 |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其政策规定 | 第29-30页 |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0-33页 |
(一) 基本原则和基金筹集 | 第30页 |
(二) 基金监管和经办管理服务 | 第30-31页 |
(三)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办法和实施方案、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在“新农保”实施中的责任体现及问题研究——以河南省卢氏县为例 | 第33-46页 |
一、河南省卢氏县老龄人口的生存现状 | 第33-34页 |
二、河南省卢氏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与成效 | 第34-42页 |
(一) 卢氏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正式启动 | 第34-36页 |
(二) 卢氏县政府就“新农保”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 第36-42页 |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第42-46页 |
(一) 存在问题 | 第42-44页 |
(二) 改进措施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46-54页 |
一、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46-49页 |
(一)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类型 | 第46-47页 |
(二)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模式 | 第47-48页 |
(三)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的时机 | 第48-49页 |
(四)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主要渠道 | 第49页 |
(五) 社会养老保险享受者类别 | 第49页 |
二、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特点 | 第49-52页 |
(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立法先行 | 第49-50页 |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广、保险种类全 | 第50-51页 |
(三) 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筹集中占主导地位 | 第51页 |
(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政府农业政策选择息息相关 | 第51-52页 |
(五)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滞后于城市 | 第52页 |
三、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52-54页 |
(一)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城市先于农村 | 第52页 |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建立以法律为先导 | 第52-53页 |
(三) 强化地方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的责任 | 第53页 |
(四) 筹资机制的多层次化和保险给付形式多样化 | 第53页 |
(五)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专门管理机构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强化“新农保”建设中地方政府责任的对策 | 第54-58页 |
一、地方政府应该对新农保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 第54-55页 |
二、建立参保者参与新农保运行管理的民主机制 | 第55页 |
三、对新农保工作和基金管理实行阳光透明政策 | 第55-56页 |
四、实现新农保经办机构和经办人员的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 第56页 |
五、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基金的有效监管与保值增值机制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注释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