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价值与意义 | 第10-12页 |
二、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一) 执政方式及网络执政方式转变概念的提出 | 第14-15页 |
(二) 网络时代下执政方式转变的内容研究 | 第15-18页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网络时代与执政方式转变 | 第20-45页 |
一、网络时代 | 第20-30页 |
(一) 互联网络的概念 | 第20页 |
(二) 网络时代的内容 | 第20-22页 |
(三) 网络时代发展的意义 | 第22-23页 |
(四) 网络生态系统 | 第23-30页 |
二、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研究 | 第30-31页 |
(一) 执政方式的概念 | 第30-31页 |
(二) 执政方式转变的概念 | 第31页 |
三、历史执政方式的转变研究 | 第31-35页 |
(一) 新民主主义时期下执政方式的探索 | 第32-33页 |
(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执政方式的探索 | 第33-34页 |
(三) 改革开放时期的执政方式探索 | 第34-35页 |
四、目前我国网络时代与执政方式转变的关系 | 第35-40页 |
(一) 网络问政 | 第36-38页 |
(二) 网络参政 | 第38-40页 |
五、网络时代下执政方式转变的趋势 | 第40-45页 |
(一) 网络时代是科学执政方式转变的契机 | 第40-41页 |
(二) 网络时代是民主执政方式转变的福音 | 第41-43页 |
(三) 网络时代是依法执政方式转变的机遇 | 第43-45页 |
第二章 网络时代下执政方式转变的原因 | 第45-60页 |
一、网络时代下执政方式转变的理论原因 | 第45-48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执政方式理论是执政党执政方式转变的基石 | 第45-46页 |
(二) 毛泽东邓小平的科学执政理论为执政方式转变提供理论源泉 | 第46-47页 |
(三) 执政环境和任务的变化对执政方式转变提出新的要求 | 第47-48页 |
二、网络时代下执政方式转变的国内因素 | 第48-55页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要求改革执政方式 | 第48-50页 |
(二)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促进执政方式的转变 | 第50-52页 |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转变执政方式 | 第52-53页 |
(四) 信息化大发展要求党必须创新执政方式 | 第53-55页 |
三、网络时代下执政方式转变的国外因素 | 第55-57页 |
(一)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党转变执政方式的必然走向 | 第55-56页 |
(二) 国外政党网络执政方式的借鉴 | 第56-57页 |
四、网络时代下执政方式转变的党内因素 | 第57-60页 |
(一) 党的科学化建设促进执政方式转变 | 第57-58页 |
(二) 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执政方式转变 | 第58-60页 |
第三章 网络时代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转变的挑战 | 第60-78页 |
一、网络时代下世情对执政方式转变的挑战 | 第60-66页 |
(一) 网络时代下全球化对执政方式转变提出要求 | 第60-62页 |
(二) 网络时代信息化对执政方式转变提出的挑战 | 第62-63页 |
(三) 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对执政方式形成冲击 | 第63-65页 |
(四) 网络时代下国际政党执政发展难题 | 第65-66页 |
二、网络时代下的国情对执政方式的挑战 | 第66-69页 |
(一) 网络时代我国市场经济对执政方式转变的影响 | 第66-67页 |
(二) 网络时代和谐社会的建立对执政方式转变的挑战 | 第67-68页 |
(三) 网络时代对文化发展对执政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 | 第68-69页 |
三、网络时代下党情对执政方式转变的挑战 | 第69-78页 |
(一) 网络时代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考验 | 第70-71页 |
(二) 网络时代下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挑战 | 第71-72页 |
(三) 网络时代下党的民主执政转变的困境 | 第72-73页 |
(四) 党的舆论引导地位遭遇危机 | 第73-75页 |
(五) 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挑战 | 第75-76页 |
(六) 网络时代下党的依法执政的挑战 | 第76-78页 |
第四章 网络时代执政方式转变的对策 | 第78-98页 |
一、网络时代下科学执政方式转变的对策 | 第78-83页 |
(一) 加强党的网络传播机构科学化建设 | 第78-79页 |
(二) 重视党的网站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第79-80页 |
(三) 抓住党对网络信息的领导力 | 第80-81页 |
(四) 增强党的网络公信力 | 第81-82页 |
(五) 开放党的网络话语 | 第82-83页 |
二、网络时代一下民主执政方式转变的对策 | 第83-89页 |
(一) 把网络建设成民意表达的新平台 | 第83-84页 |
(二) 尽快利用网络推进民主政治参与进程 | 第84-85页 |
(三) 提升党员干部的网络传播能力 | 第85-86页 |
(四) 通过网络加强党与民众沟通互动能力 | 第86-88页 |
(五)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网络新闻媒体的关系 | 第88-89页 |
三、网络时代下依法执政方式转变的对策 | 第89-94页 |
(一) 利用网络实现对党的反腐倡廉的监督 | 第89-91页 |
(二) 利用网络实现党的作风监督的要求 | 第91-93页 |
(三) 实现党的网络运作程序法制化 | 第93-94页 |
(四) 网络时代下依法执政方式的法制建设 | 第94页 |
四、国外网络执政方式的对策研究 | 第94-98页 |
(一) 网络时代下各国政党网络执政方式的展开 | 第94-95页 |
(二) 网络时代下各国政党的网络法制建设 | 第95-96页 |
(三) 网络时代下各国政党与民众交流的途径 | 第96-98页 |
结语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一、重要文献 | 第99页 |
二、相关著作 | 第99-101页 |
三、学位论文 | 第101-102页 |
四、期刊论文 | 第102-103页 |
五、网络资源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