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

新时期中共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5页
 一、选题意义第9-10页
  (一) 理论意义第9页
  (二) 现实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 专著方面第10-11页
  (二) 学术期刊方面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2-13页
  (二) 比较研究法第13页
  (三)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第13页
 四、研究思路第13页
 五、创新之处第13-15页
  (一) 视角独特第14页
  (二) 选题新颖第14-15页
第一章 意识形态资源——重要的执政资源第15-26页
 一、理论基石:执政资源及意识形态资源第15-19页
  (一) 执政资源的内涵第15-16页
  (二) 执政资源的分类第16-17页
  (三) 意识形态资源内涵及其体系第17-19页
 二、意识形态资源在执政资源中所占的地位第19-21页
  (一) 意识形态资源在执政资源中占基础性地位第19-20页
  (二) 意识形态资源为执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保障第20-21页
  (三) 意识形态资源为合法性资源提供依据第21页
 三、意识形态资源对执政党执政和执政党建设的作用第21-26页
  (一) 意识形态资源对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作用第22-23页
  (二) 意识形态资源对党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作用第23-24页
  (三) 意识形态资源对党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的作用第24-26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历史反思第26-33页
 一、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历史经验第26-29页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第26-27页
  (二) 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斗争第27页
  (三) 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第27-28页
  (四) 牢牢掌握新闻传播媒体,控制舆论方向第28-29页
 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历史启示第29-33页
  (一) 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意识形态资源的作用第29-30页
  (二) 要立足于社会生产力的基础进行意识形态资源的开发建设第30-31页
  (三) 要建立民主、宽松的环境对意识形态资源进行开发建设第31页
  (四) 要把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第31-33页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第33-42页
 一、来自国际局势变化和全球化趋势的挑战第33-38页
  (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影响第33-35页
  (二) 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第35-36页
  (三) 文化多元化对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冲击和影响第36-37页
  (四) 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化迅猛发展对意识形态资源带来的压力与挑战第37-38页
 二、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变化第38-42页
  (一)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第38-39页
  (二) 党内一些思想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第39-40页
  (三) 社会结构变化对当代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第40-42页
第四章 新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基本对策第42-53页
 一、保护和不断加强意识形态资源体系的建设第42-45页
  (一) 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第42-43页
  (二)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43-45页
 二、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扩大意识形态资源的包容性第45-47页
  (一) 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第45-46页
  (二) 坚持与时俱进,扩大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第46-47页
 三、坚持合理的开发方式,着力推进意识形态资源的大众化第47-49页
  (一) 把握意识形态资源大众化应有的原则第47-48页
  (二) 不断拓展意识形态资源传播的方式和手段第48-49页
 四、加快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步伐第49-53页
  (一) 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民主化第50-51页
  (二) 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法制化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时期的物质利益思想研究
下一篇:网络时代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转变的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