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外区域旅游产业素质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外关于高级化机理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视角与切入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高级化机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相关概念 | 第15页 |
·机理 | 第15页 |
·旅游产业素质高级化机理 | 第15页 |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构成及边界 | 第15-16页 |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的特点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重庆区域旅游产业素质的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旅游资源 | 第18-19页 |
·旅游企业 | 第19-21页 |
·旅游环境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4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3-34页 |
·指标 | 第23页 |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3页 |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 第23-25页 |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评价分析框架 | 第23-24页 |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25页 |
·权数的确定 | 第25-27页 |
·权数的概念与确定方法 | 第25页 |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系数 | 第25-27页 |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31页 |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27-28页 |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28页 |
·各级指标说明 | 第28-31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31-32页 |
·重庆区域旅游产业素质评价实例分析 | 第32-34页 |
5 重庆区域旅游产业素质高级化机理的系统分析 | 第34-42页 |
·重庆区域旅游产业素质高级化内在机理 | 第34-36页 |
·旅游资源是重庆区域旅游产业素质高级化的基础 | 第34-35页 |
·旅游企业发展是重庆区域旅游产业素质高级化的内在动力 | 第35-36页 |
·重庆区域旅游产业素质高级化的外在机理 | 第36-41页 |
·政府宏观主导机理 | 第36-40页 |
·经济影响机理 | 第40页 |
·社会安全环境影响机理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6 重庆区域旅游产业素质高级化的建议与对策 | 第42-50页 |
·资源方面 | 第42-43页 |
·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资源 | 第42页 |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 第42-43页 |
·企业方面 | 第43-45页 |
·促使旅游企业向“良性”竞争发展 | 第43页 |
·旅游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43页 |
·构建旅游企业协调发展机制 | 第43-44页 |
·企业创新能力 | 第44-45页 |
·政府方面 | 第45-47页 |
·制定合理的区域旅游产业素质发展规划 | 第45页 |
·完善旅游市场经济体制 | 第45页 |
·继续倡导政府营销 | 第45-47页 |
·经济方面 | 第47页 |
·加强经济建设 | 第47页 |
·增加对区域旅游产业素质的资金投入 | 第47页 |
·社会文化环境方面 | 第47-48页 |
·增强旅游环境的安全性 | 第47-48页 |
·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和标识系统 | 第48页 |
·加强重庆居民及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 第48页 |
·技术方面 | 第48-49页 |
·加大引进科学技术的力度 | 第48页 |
·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7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