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中国古典意象史论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导论第11-17页
 第一节 研究现状综述与分析第11-13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三节 对中国古典意象史研究的一些说明第15-17页
第一章 “意象”前的“意”与“象”第17-51页
 本章提要第17页
 第一节 “象”的自然根性第17-20页
  一、甲骨卜辞中的“象”第19页
  二、殷商“田猎区”的问题第19-20页
  三、象的来源分析第20页
 第二节 自然之“象”的哲学化历程第20-43页
  一、象与先民关系之梳理第21-30页
  二、“象”在《尚书》中语义的衍化与扩大第30-34页
  三、作为哲学的“象”第34-43页
 第三节 哲学之象的辐射力第43-46页
  一、“取象”说第43-44页
  二、“成象”说第44-45页
  三、“藏象”说第45页
  四、“意想”说第45-46页
 第四节 先秦之“意”第46-51页
  一、“意”是什么?第46页
  二、“言意之辨”与“贵意”的传统第46-47页
  三、先秦“意”论的主要论点第47-51页
第二章 “意象”的诞生和发展:汉唐意象论第51-65页
 本章提要第51页
 第一节 “意象”的诞生第51-54页
  一、《淮南子》的“形”“神”“意”“象”论第51-52页
  二、“意象”的诞生第52-54页
 第二节 “意象”的异母同父的兄弟:形象与体象第54-57页
  一、形象第54-55页
  二、体象第55-57页
 第三节 刘勰的“意象”论第57-60页
  一、刘勰的“意象”论第57-59页
  二、刘勰“意象”论的历史评价第59-60页
 第四节 唐代“意象”论第60-65页
  一、唐代“意象”的一般情况第60页
  二、张怀瓘:论书法意象第一人第60-62页
  三、唐代“意”与“象”所衍生的范畴第62-65页
第三章 “意象”自觉期:宋元意象论第65-129页
 本章提要第65页
 第一节 宋代“意象”论的总体特征第65-72页
 第二节 宋代诗论的“贵意”“尚理”与“崇法”第72-90页
  一、百啭千声随意移:宋诗“贵意”论第72-76页
  二、心真理亦邃:宋诗“尚理”论第76-81页
  三、宋诗“崇法”论第81-83页
  四、亲证工夫:“体”与“象”第83-90页
 第三节 “书者意也”:宋代书法“尚意”论第90-100页
  一、宋代书法的“意”第91-94页
  二、宋代书法的“韵”第94-100页
 第四节 “意象”与宋代绘画艺术第100-125页
  一、宋代绘画中“象”的传统第101-112页
  二、宋代绘画中“意”的昂扬第112-121页
  三、宋代绘画批评中的以“意象”论画第121-125页
 第五节 元代意象论第125-129页
  一、人物品评中的“意象”第125-126页
  二、山川水色中的“意象”第126页
  三、诗文书法中的“意象”第126-129页
第四章 “意象”成熟期:明清“意象”论第129-183页
 本章提要第129页
 第一节 明清“意象”论的总体特征第129-131页
  一、明清意象的三大特征第130页
  二、明清意象成熟的四大表现第130-131页
 第二节 明代诗歌“意象”论第131-183页
  一、明代诗学中的“意”第132-137页
  二、明代诗学中的“象”第137-144页
  三、明代诗学中的“意象”第144-159页
   (一) 李东阳的“意象”论第144-146页
   (二) 王廷相的“意象”论第146-149页
   (三) 何景明的“意象”论第149-150页
   (四) 王世贞的“意象”论第150-153页
   (五) 何良俊的“意象”论第153-155页
   (六) 胡应麟的“意象”论第155-156页
   (七) 陆时雍的“意象”论第156-159页
  第三节 清代诗歌“意象”论第159-174页
   一、康熙、乾隆的“意象”论第160-161页
   二、对王夫之“意象”论的一些说明第161-163页
   三、叶燮的“意象”论(附:沈德潜)第163-166页
   四、纪昀的“意象”论第166-169页
   五、方东树、潘德舆等人的意象论第169-174页
  第四节 明清书画“意象”论第174-183页
   一、明清书法“意象”论第174-178页
    (一) 费瀛的“意象”论第175页
    (二) 汤临初的“意象”论第175-176页
    (三) 刘熙载的“意象”论第176页
    (四) 曾国藩的“意象”论第176-178页
   二、明清绘画“意象”论第178-183页
结语第183-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201页
附录第201-253页
 “意象”语用文献辑录第201-253页
附文第253-265页
 中国古典体象论第253-265页
后记第265-2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旳学术论文第267页

论文共2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研究
下一篇:中国移动吉林公司3G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