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南越“佛教徒危机”的历史背景 | 第13-28页 |
(一) 越南的宗教发展概况:1500-1955年 | 第13-21页 |
1. 佛教的衰落与复兴 | 第13-17页 |
2. 天主教的传入与发展 | 第17-21页 |
(二) 吴庭艳南越政权的家族统治 | 第21-22页 |
(三) 南越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 | 第22-28页 |
1. 吴庭艳的天主教信仰 | 第22-23页 |
2. “人口迁移计划”的影响 | 第23-24页 |
3. 南越的宗教歧视和迫害 | 第24-26页 |
4. 勤劳党及其人格主义 | 第26-28页 |
二、南越“佛教徒危机”的经过 | 第28-42页 |
(一) “顺化枪击案” | 第28-30页 |
1. “顺化枪击案”的发生 | 第28-29页 |
2. 大主教吴庭俶与“顺化枪击案” | 第29页 |
3. “降旗法令” | 第29-30页 |
(二) 诸佛教徒自焚事件 | 第30-33页 |
1. “广德和尚自焚事件” | 第30-31页 |
2. 广德和尚自焚的意图 | 第31-32页 |
3. “广德和尚自焚事件”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三) “佛教徒危机”的深化 | 第33-39页 |
1. 失败的协议——联合公报的发表 | 第33-35页 |
2. 持续的斗争 | 第35-37页 |
3. 更多的殉教者和暴力冲突的升级 | 第37-38页 |
4. 知识分子和学生的抗议:从顺化到西贡 | 第38-39页 |
(四) 吴庭艳政权对“佛教徒危机”的对策 | 第39-42页 |
1. 吴庭艳政权对“佛教徒危机”的认知 | 第39页 |
2. 吴庭艳宗教歧视政策的惯性 | 第39-40页 |
3. 吴庭艳政权的镇压政策 | 第40-42页 |
三、“佛教徒危机”的政治后果 | 第42-45页 |
(一) 吴庭艳政权公信度的下降 | 第42-43页 |
1. 佛教徒对南越政权的信任缺失 | 第42-43页 |
2. 军队内部不满情绪的滋生 | 第43页 |
(二) 吴庭艳政权外部根基的动摇 | 第43-45页 |
1. 吴庭艳政权与美国对待“佛教徒危机”的分歧 | 第43-44页 |
2. 美国传媒与“佛教徒危机” | 第44-45页 |
四、“佛教徒危机”的影响 | 第45-51页 |
(一) 南越政权的形象一落千丈 | 第45页 |
(二) “佛教徒危机”激化吴庭艳与美国政府矛盾 | 第45-51页 |
1. “佛教徒危机”发生前美国与南越政府的矛盾 | 第46-47页 |
2. “佛教徒危机”危及美国利益 | 第47-48页 |
3. 吴庭艳对抗共产主义的能力遭到美国的质疑 | 第48-49页 |
4. 美国政府对吴庭艳家族成员的不满 | 第49-50页 |
5. “佛教徒危机”引发的国际舆论对美国不利 | 第50-51页 |
五、对“佛教徒危机”的评价 | 第51-55页 |
(一) “佛教徒危机”是“战略村计划”的副产品 | 第51-52页 |
(二) “佛教徒危机”反映出美国冷战政策的一种困境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