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2章 移动IPV6 概述 | 第12-24页 |
| ·IPv6 协议简介 | 第12-14页 |
| ·IPv6 协议特点 | 第12-13页 |
| ·在IPv6 中支持移动 | 第13-14页 |
| ·移动IPv6 的组成 | 第14-18页 |
| ·移动IPv6 常用术语 | 第14-15页 |
| ·新增报头及选项 | 第15-18页 |
| ·移动IPv6 协议的主要操作过程 | 第18-23页 |
| ·移动检测过程 | 第19-20页 |
| ·获取转交地址过程 | 第20-21页 |
| ·绑定更新过程 | 第21-22页 |
| ·与通信节点的通信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移动IPV6 的切换技术 | 第24-37页 |
| ·移动IPv6 的快速切换 | 第24-27页 |
| ·关键术语 | 第24-25页 |
| ·新增消息 | 第25页 |
| ·快速切换的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 ·存在问题 | 第27页 |
| ·层次移动IPv6 | 第27-32页 |
| ·关键术语 | 第27-28页 |
| ·对标准移动IPv6 的扩展 | 第28-29页 |
| ·HMIPv6 的工作原理 | 第29-31页 |
| ·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 ·移动IPv6 切换延时分析 | 第32-36页 |
| ·基本移动IPv6 切换时延分析 | 第32-35页 |
| ·FMIPv6 切换时延分析 | 第35页 |
| ·HMIPv6 切换时延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快速DAD 的HMIPV6 切换方案 | 第37-48页 |
| ·DAD 时延组成分析 | 第37-38页 |
| ·DAD 必要性分析 | 第38页 |
| ·快速DAD 的设计思想 | 第38-39页 |
| ·快速DAD 的基本思想 | 第38-39页 |
| ·快速DAD 与HMIPv6 的融合 | 第39页 |
| ·基于虚拟域的快速DAD | 第39-43页 |
| ·虚拟域描述 | 第40-41页 |
| ·MAP 的功能改进 | 第41-42页 |
| ·基于虚拟域的DAD 操作原理 | 第42-43页 |
| ·新增报文及选项 | 第43-44页 |
| ·基于虚拟域的快速DAD 的HMIPv6 切换算法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网络平台与方案的C++代码实现 | 第48-73页 |
| ·NS2 简介 | 第48-51页 |
| ·NS2 的基本结构 | 第49-51页 |
| ·NS2 网络仿真(模拟)一般过程 | 第51页 |
| ·NS2 中的无线模块 | 第51-53页 |
| ·扩展无线模块Mobiwan | 第53-61页 |
| ·Mobiwan 的功能 | 第53-54页 |
| ·Mobiwan 新增数据结构 | 第54-55页 |
| ·Mobiwan 新增的代理 | 第55-61页 |
| ·HMIPv6 的实现 | 第61-69页 |
| ·新增和修改的数据结构 | 第61-63页 |
| ·新增的代理 | 第63-69页 |
| ·快速DAD 的实现 | 第69-72页 |
| ·新增和修改的数据结构 | 第69-71页 |
| ·对MAP 代理的修改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6章 实验方案与性能评估 | 第73-84页 |
| ·实验方案 | 第73-78页 |
| ·实验场景设计 | 第73-74页 |
| ·模拟仿真 | 第74-78页 |
| ·性能评估 | 第78-83页 |
| ·各种协议的切换性能 | 第78-82页 |
| ·不同环境切换性能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摘要 | 第90-93页 |
| ABSTRACT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