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C法铸造叶轮的发泡模具设计和浇注工艺仿真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课题研究对象 | 第14-17页 |
| ·渣浆泵叶轮结构 | 第14-15页 |
| ·普通砂型铸造 | 第15-16页 |
| ·消失模铸造 | 第16-17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 ·消失模铸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 ·消失模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 ·消失模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消失模铸件质量控制 | 第21-23页 |
| ·消失模模样制作 | 第21-22页 |
| ·消失模气化 | 第22-23页 |
| ·CAD/CAE一体化方法的采用 | 第23-25页 |
| ·CAD/CAE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 ·CAD/CAE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 ·课题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泡沫模样成形工艺与计算 | 第26-34页 |
| ·发泡工艺制订 | 第26-28页 |
| ·泡沫珠粒的选择 | 第26-27页 |
| ·珠粒原材料的选择 | 第26页 |
| ·珠粒大小的选择 | 第26-27页 |
| ·发泡方式的选择 | 第27-28页 |
| ·射料方式的选择 | 第28页 |
| ·发泡模具结构设计 | 第28-33页 |
| ·分型面的确定 | 第28-29页 |
| ·模具型腔的排布设计 | 第29-30页 |
| ·进料口位置的选择 | 第30页 |
| ·工作零件的设计计算 | 第30-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发泡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34-54页 |
| ·UG与Pro/E介绍 | 第34-37页 |
| ·定义介绍 | 第34页 |
| ·功能介绍 | 第34-37页 |
| ·UG NX主要功能 | 第35-36页 |
| ·Pro/E的主要功能 | 第36页 |
| ·UG与Pro/E的区别 | 第36-37页 |
| ·泡沫模样的三维设计 | 第37-38页 |
| ·发泡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 第38-48页 |
| ·模块1 模具工作零件的初步设计 | 第38-41页 |
| ·添加收缩率 | 第38页 |
| ·选取分型面 | 第38-39页 |
| ·工作零件的初步设计 | 第39-40页 |
| ·随形结构的设计 | 第40-41页 |
| ·模块2 模具工作零件的初步设计 | 第41-43页 |
| ·添加收缩率 | 第41页 |
| ·选取分型面 | 第41页 |
| ·工作零件的初步设计 | 第41-43页 |
| ·透气孔设计 | 第43-44页 |
| ·发泡模具的改进 | 第44-48页 |
| ·改进前发泡模具 | 第44-45页 |
| ·改进后发泡模具 | 第45-48页 |
| ·发泡模具固定零件的结构设计 | 第48-49页 |
| ·入射口位置的确定 | 第49页 |
| ·模具装配 | 第49-50页 |
| ·实际生产的发泡模具 | 第50-51页 |
| ·发泡模具与成形机安装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浇注过程仿真 | 第54-87页 |
| ·铸造仿真分析软件 | 第54-57页 |
| ·分析软件介绍 | 第54页 |
| ·分析软件选择 | 第54-56页 |
| ·MAGMASOFT分析内容 | 第56-57页 |
| ·浇注系统设计 | 第57-62页 |
| ·浇注系统类型的选择 | 第57-58页 |
| ·确定内浇口结构 | 第58-59页 |
| ·确定直浇道结构 | 第59页 |
| ·计算阻流截面积 | 第59-60页 |
| ·确定浇口比及各组元截面积 | 第60页 |
| ·计算补缩冒口 | 第60-62页 |
| ·绘制浇注系统图形 | 第62页 |
| ·浇注工艺参数优化 | 第62-80页 |
| ·实验方案制订 | 第62-64页 |
| ·实验步骤 | 第64-74页 |
| ·几何模型的导入 | 第64-65页 |
| ·网格划分 | 第65-66页 |
| ·参数设置 | 第66-73页 |
| ·计算 | 第73-74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4-80页 |
| ·充填情况分析 | 第74-75页 |
| ·金属静压头的影响分析 | 第75-77页 |
| ·浇注温度的影响分析 | 第77-80页 |
| ·补缩工艺改进 | 第80-85页 |
| ·初始补缩系统模拟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 ·第一次改进方案模拟结果分析 | 第82-84页 |
| ·第二次改进方案模拟结果分析 | 第84-85页 |
| ·小结 | 第85-87页 |
| 第五章 铸件的组织与性能检验 | 第87-91页 |
| ·外观质量观察 | 第87-88页 |
| ·显微组织表征 | 第88-90页 |
| ·试样硬度测试 | 第90页 |
| ·小结 | 第90-9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