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三辊Y型轧机参数化设计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Pro/ENGINEER软件及其特点 | 第8-9页 |
·Pro/ENGINEER软件概况 | 第8-9页 |
·Pro/ENGINEER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9页 |
·Pro/ENGINEER二次开发及其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Pro/ENGINEER二次开发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类型 | 第10-12页 |
·CARD软件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Pro/ENGINEER的二次开发 | 第14-34页 |
·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 | 第14-15页 |
·Pro/TOOLKIT的主要语法 | 第15-16页 |
·主要开发步骤 | 第16-32页 |
·确定运行模式 | 第16-17页 |
·设计菜单并编写信息文本 | 第17-21页 |
·新建项目和设置开发环境 | 第21-24页 |
·建立原始模型 | 第24页 |
·设置程序主框架 | 第24-26页 |
·利用对话框技术开发Pro/TOOLKIT程序 | 第26-27页 |
·建立数据库及添加相关程序 | 第27-31页 |
·编写注册文件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三辊Y型轧机的孔型系统设计 | 第34-46页 |
·三辊Y型轧机的孔型系统 | 第34页 |
·三辊Y型轧机常用的孔型形状及构成 | 第34-36页 |
·连轧孔型系统介绍 | 第36-39页 |
·常用延伸孔型系统 | 第36-38页 |
·成品圆孔型系统 | 第38-39页 |
·棒材孔型设计系统 | 第39-45页 |
·孔型系统的选择 | 第39-40页 |
·孔型设计与软件开发 | 第40-42页 |
·参数的输出以及有关数学模型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三辊Y型轧机的参数化设计 | 第46-68页 |
·三辊Y型轧机的应用 | 第46-47页 |
·三辊Y型轧机基本结构组成及运动原理 | 第47页 |
·基本结构 | 第47页 |
·运动原理 | 第47页 |
·参数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 第47-48页 |
·各核心零部件参数化设计 | 第48-59页 |
·异步模式开发的具体步骤 | 第48-54页 |
·同步模式开发的具体步骤 | 第54-59页 |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参数化设计应用实例 | 第59-66页 |
·主动轴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60-62页 |
·传动轴数据库的建立 | 第62页 |
·传动轴的参数化设计 | 第62-66页 |
·Y型轧机的装配技术 | 第66-67页 |
·装配技术介绍 | 第66页 |
·装配部分程序介绍 | 第66-67页 |
·基于Y 型轧机的装配技术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 | 第68-76页 |
·有限元模拟 | 第68-71页 |
·ANSYS/LS-DYNA软件简介 | 第68页 |
·有限元前处理内容 | 第68-70页 |
·有限元后处理内容 | 第70-71页 |
·连轧过程堆拉系数理论计算与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71-74页 |
·其它系数分析 | 第74-75页 |
·孔型充满情况 | 第74页 |
·温降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